《苏州园林》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州园林》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 1、 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 2、 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3、 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教学设想: 1、 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2、 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图画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3、 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1、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 2、 提问:“苏州园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请用一个比喻句形容出来。” 二、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读准下列词语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 镂(lòu)空 蔷薇(qiáng wēi) 重峦叠嶂(zhàng)斟酌(zhēn zhuó) 四、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板块一:初识苏州园林 1、 本文是什么文体? 2、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3、 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板块二:漫游苏州园林 请你以导游的身份,选择苏州园林的一处景观向大家进行介绍。 板块三:回味苏州园林 板块四:走出苏州园林: 请你设计一段解说词,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校园。要注意抓住特点来写,并注意说明的结构与顺序。 教学反思: 说实话,我上《苏州园林》这堂课,准备很仓促。开始选这篇课文上试教课的时候,征求周末流动学院的指导老师的意见。老师就指出,我选这篇课文上公开课不太明智。因为这篇课文不好上,难上出另人满意的效果。最终我还是选这篇课文,其中有别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我还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别人觉得不好上的课文,我要试试看。 今天在初二(6)班上完了这堂课,但由于组里开会,没来得及评课(这是一大遗憾,没有听到老师们对我这堂课的建议和意见)。自己回过头来想想,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优点: 1、这堂课目标突出,重点难点都放在让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上,我觉得最后学生也学有所得。 2、能结合课文引用一些课外古诗词,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3、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4、教学过程较为流畅。 但这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外,自己总结如下: 1、时间有点赶,我设计这篇教案的时候,初衷是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但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还是太少,《苏州园林》是一篇美文,应让学生多读,在美读的过程中领略苏州园林的美。可我老是怕时间来不及,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过于仓促。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结合课文和图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苏州园林的美。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但同样的,给学生想和说的时间还不够充分。 2、陈策说我这堂课有两大亮点,一是导语,二是引用刘国正的诗,来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征。但我觉得我还是没有很好的利用这首诗,从回答问题当中可以看出,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如果我当时能适当展开一下,说说这首诗的意境,可能会取到课文和诗歌相得益彰的效果。 3、课堂中讲到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的时候,学生当中产生了争议。有人认为作者采用的是空间顺序,有人认为是逻辑顺序。课堂这时候也活跃起来。我知道,这是学生还没真正理解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概念和它们的作用。可我当时也只是简单交代了一下,没有去更深的挖掘。 当然课堂的不足之处远不止这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深在此山中。”诚挚的希望听过这堂课的同仁们多给批评指正!谢谢!

文档评论(0)

定制服务方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物业管理经验,专注于物业高中低档服务方案,特色服务创意,业主委员会成立流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