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的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五课少年的担当第2框少年当自强拥有远大志向理想的名人.docVIP

2020九年级的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五课少年的担当第2框少年当自强拥有远大志向理想的名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拥有远大志向理想的名人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 支撑我们生活的就是志向, 大家都知道有志之人立长志, 无志之人常立志。只有远大的志向, 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才会有动力, 也才有希望可以做好相应的事情。下面为大家推荐拥有远大志向理想的名人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 1、陈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给别人做雇工。一次,他停止了耕作,走到田埂上怅惘很久,说 道:“如果我们中间将来谁富贵了,可不要忘了别人。 ”别的雇工笑着回答说: “你给别人做 雇工种地,怎么会富贵呢?”陈涉叹息说: “唉,燕雀哪里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少年时期离开故乡江苏淮安, 来到东关模范学校读书。 这一天, 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 。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问道:诸生为何读书啊?当时,  , 有人回答:“为名利而读书。 ”,还有人回答: “为做官而读书。 ”而当时的学生周恩来却响亮 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赞叹道: “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 当时,周恩来年仅 12 岁。 一句响亮的誓言, 一个远大的志向, 激励着我们敬爱的总理为之奋斗了一生。 他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理想的导引。 3、茅以升《立志造桥》 茅以升是我国建造桥梁的专家。 他小时候 , 家住在南京。 离他家不远有条河 , 叫秦淮 河。 每年端午节 , 秦淮河上都要举行龙船比赛。 到了这一天 , 两岸人山人海。 河面上的 龙船都披红挂绿 , 船上岸上锣鼓喧天 , 热闹的景像实在让人兴奋。 茅以升跟所有的小伙伴一样 , 每年端午节还没到 , 就盼望着看龙船比赛了。 可是有一年过端午节 , 茅以升病倒了。小伙伴们都去看龙船比赛 ,? 茅以升一个人躺在床上 , 只盼望小伙伴早点儿回来 , 把龙船比赛的情景说给他听。 小伙伴们直到傍晚才回来。 茅以升连忙坐起来 , 说 ; 快给我讲讲 , 今天的场面有多热闹 ? 小伙伴们低着头 , 老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 ; 秦淮河出事了 ! 出了什么事 ? 茅以升吃了一惊。 看热闹的人太多 , 把河上的那座桥压塌了 , 好多人掉进了河里 ! 听了这个不幸的消息 , 茅以升非常难过。 他仿佛看到许多人纷纷落水 ,? 男的女的老的小的 , 景像凄惨极了。 病好了 , 他一个人跑到秦淮河边 , 默默地看着断桥发呆。 他想 ; 我长大一定要做一个造桥的人 , 造的大桥结结实实 , 永远不会倒塌 ! 从此以后 , 茅以升特别留心各式各样的桥 , 平的 , 拱的 , 木板的 , 石头的。 出门的时候 , 不管碰上什么样的桥 , 他都要上下打量 , 仔细观察 , 回到家里就把看到的桥画下来。 看书看报的时候 , 遇到有关桥的资料 , 他都细心收集起来。 天长日久 ,? 他积累了很多造桥的知识。 他勤奋学习 , 刻苦钻研 , 经过长期的努力 , 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 成为一个建造桥梁的专家。 4、班超《投笔从戎——因社会现实而改变 》 东汉时,有一个叫班超的著名人物。 他从小就很有志气, 立志要为国家干一番事业。公 元 62 年(汉明帝永平五年) ,他的哥哥班固奉命到洛阳担任校书郎,他与母亲也随同前往。由于生活艰苦,班超不得不替官府誊抄文件,每天从早忙到晚,所得的报酬只能维持生活。 一天, 班超一边抄着文件,一边想起自己的抱负, 心情非常激动, 忍不住猛然把毛笔扔到地 上,叹息说: “男子汉大丈夫纵然没有别的大志向,也应该学习张骞,在与别国的交往中建 立功勋,以取得封侯。怎么能老是埋头于笔墨纸砚之间呢?”不久,他参加了军队,因作战 英勇,身先士卒而得到了升迁。 后来,朝廷又派遣班超出使西域。 在多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 班超只带着少数人, 靠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难, 为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和古罗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做出重要的贡献,被封为定远侯。班超在西域三十 余年,直至和帝时,才因年老回国。 5、鲁迅《弃医从文——因社会现实而改变 》 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时本来是学医的。 但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 在课间加映的日俄战争的 纪录片上,看到中国人被说成俄国侦探而被砍头,死者和围观者都很麻木。这使鲁迅 认识到 :“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于是鲁迅下决心弃医从文,终于成为中国现代伟大 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 6、范仲淹《划粥割齑( j īu)》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 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 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7****6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