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效能的彰显激励与约束doc11(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力资本效能的彰显:激励与约束 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分化, 社会分工协作体系的日益发达, 人力资本( humancapital ) 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巨大作用日趋凸显。 “积极货币” 的运用使非人力资本发挥了倍增的 功效,这在企业风险不表现为财务责任的行业(如律师事务所、软件、信息等产业)表 现得尤为突出。所谓社会分工发展就是人力资本专用性( specific )的强化。专用性人 力资本,指代理人的技能依赖于所在企业的产品特性、市场状况、工艺流程以及企业文 化等,当代理人离开原委托人后几乎没有价值。①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这样因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自然使之产生了对非人力资本的依赖性、退出惰性和分担风险 的自觉性,人力资本所有者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抵押品” ,带有“人质”的特性;这一特 性又由于“非人力资本社会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证券化趋势和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团队 化趋势”(方竹兰, 1997)得以锁定,雇佣关系不断强化和直接化。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 机制的普遍性正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利用在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其与非人力资本唇齿相 依,而且在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已日益居于中心地位。 一、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问题的考察。 各要素主体之间(如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达成的契约就是广泛意义上的委 托-代理(pri ncipal — age nt)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中因不完全信息的前提预设,当委托 人有隐藏信息或代理人有隐藏行动,就会出现双边败德行为( double moral hazard )和 逆向选择( adverse selection )问题;只要个人不能完全承担或获得其行为的全部结果, 就会产生偷懒、搭便车、机会主义、献媚、耍花招等激励问题或者称之为委托—代理问 题(principal-agent problem )。我国的体制内企业②较为特殊,存在双层代理关系: 企业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有,全体社会成员作为委托人将企业委托给经营者经营管理,形 成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在企业内,经营者作为委托人,掌握企业运行所需的物质资本, 而人才作为代理人,拥有企业所需的专业化技能,二者间形成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然 而,全体社会成员作为名义上的所有者无从履行直接监督职责,只能让渡由政府进行监 督管理,政府和企业本身都只是一个空泛的集合概念,这样没有一个直接的投资利益主 体,形成“所有者缺位”的状况,并使国有资产的运营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资产所有 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必然存在产生更多利益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 目前,我国体制内企业的人力资本的激励约束机制的低效或无效的根源仍在 于制度性缺陷。无论是思想宣传、劳模表彰,还是各种物质刺激或规章约束,其有效性 都最终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能使国家租金分配与国家计划任务完成程度正相关 (李宝元, 2002)。我们正是在制度上忽视了人力资本产权的个人自主决定性、 产权要求和报酬要求。 周其仁从剩余索取权( residual claim )和剩余控制权( residual rights of control ) 两方面分析了其原因。第一,对每一人力资本个体按劳获酬,由于人力资本及其使用绩 效的无法直接度量性最终流于按固定的工龄年限、职位级别、学历高低或按人头平均分 配,而且往往按实物福利形式发放,允许个人占用、消费和享受但不可交易和投资,这 就使激励效果大打折扣;第二,对每一人力资本特别是经营者人力资本来说,其拥有有 限的国家租金索取与实际获得相当大的国有资产控制权极不对称,而控制权又有在职享 用的特性,必然造成“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滥用控制权及经营管理短期行为等制度性 腐败后果。这些矛盾和问题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新成长起来的体制外企业的竞争加 剧越来越显现、复杂化。 博弈论观点认为,消除败德行为的切入点是委托人做出承诺行动 (commitment),委托人的战略应是可置信的(credible )。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ee)的作用让我们不时还能感触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躯 体”。人们发现,大的组织不要说政府,即使是大的企业提供激励的承诺也是很不可信的 (incredible );不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分散化决策和通过价格进行资源配置基础上的这种 组织盲目做大、做强,其内部提供的激励必然受到很大限制。按照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 的“影响活动”( influence activity )理论,在任何组织中,只要有一个上级,大家都 会在里面做很多“寻租” (rent seeking )活动影响上边的决策。因为大家知道,你在这 个组织里会受到很多制约,当初被许愿的一些激励在权力比较集中的机制(如传统计划 经济体制)下,事后往往是不可行的,这样就失去了激励效果。我们应对入世,改造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