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中国学校体育的产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 中国学校体育文化 授课知识点一:中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 据史料记载,夏代已有称为“校”、“序”、“庠”等 不同名称的学校。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 施教的学校教育。西周时,分为“国学” 和“乡学” 两种,但都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当时,文化知识和 书籍文献都为官府所垄断,所谓“学在官府”。 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 御、书、数,称为“六艺”。其中,射、御是 军事技能的训练,也具有体育的性质。此外, “乐”内容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到 西周时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 《史记》 《汉书》 《孙子兵法》等著作中 有些体育教育方面的资料  《孙子兵法》中提到军事训练系统地总结了战略、战术方 面的问题,包括战争计划、动员、权谋、侦查,如何争取 先机,如何利用地形,乃至如何使用火攻、间谍等特殊手 段。但都是从纪律的操纵为角度,没有提到增强士兵的体 育训练能力和力量。 荀子曾利用体育测试来选择优秀的战士。然而,荀子忽视 了体能测试的最终作用,而更看重的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孟子认为,军事胜利的关键在于士兵拥有完备的纪律原则, 尊重上级,遵守规章制度并能自律。古代中国举办城邦间 体育比赛的证据更是缺乏。人们玩一些体育游戏,比如摔跤、 射箭和蹴鞠等。  《左传》中就有描述两个统治者之间进行体育比赛的情节。 不过,像古代中国这样的比赛并没有转化为希腊城邦间的大 型体育竞赛。古中国体育通常不具有竞争性,涉及的大多数 是群体而非个人竞技。比赛是团队之间的竞争,而不是个人 之间的。体育活动的组织体现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整体,为组 织做贡献的道德价值。这种体育教育和政治关系不是很大。 西周以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制向封建制 社会转变,由原来的“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 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但是,从西汉到清朝末年, 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儒家的“五经”、“四书” 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 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 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明、 清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 法,学校教育只是埋头读书、 背书、写字、做八股文章。直 到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 各国,在这些学校中才开始有 体操(相当于体育)的教育内容。 综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绵延未断,几 经起落,步履蹒跚。但在整个封建社会中, 由于受重文轻武思潮的影响,学校体育始终 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甚至基 本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最终导致学校体 育在我国古代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校体 育文化并不繁荣的历史现实。 二、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1840- 1919) 在“鸦片战争”(1840)到“癸卯学 制” (1904)颁布前的半个多世纪的漫长 岁月中,中国还没有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普 通学校。但是,可以从教会学校、洋务学堂、 书院等新式学堂的发展中,寻觅到中国近代 体育课程的缕缕痕迹。 教会学校体育课程  “教会学校”是近代中国最早接触西方科学文化的主要 媒介。1875年左右,教会学校总数约800所,学生约2万 人,主要以小学为主。19世纪末,教会学校发展到2000 所,学生约4万人,中学占10%,并有若干由中学发展起 来的大学。 早期教会学校的主课为宗教,兼习中西语文,一般没有 体育课程设置。19世纪末,教会中学、大学兴起之后, 才有较多的体育活动。整体而言,设置“体育课”的教 会学校较少,但课外体育活动在教会学校开展的却相当 普遍。 教会学校虽然大多未设体育课程,但是课外体育活 动的开展还是比较普遍的。如,北京的汇文书院,1895 年就有棒球队,1901年有足球队;上海的圣约翰大学, 1890年举行运动会,1901年成立足球队;山东烟台汇文 学院等教会学校,1898年开始举行以各种游戏性赛跑项 目为主的具有田径雏形的运动会。  洋务学堂的体育课程 (1)洋务学堂的设立 在西方帝国主义入侵的历史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