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曲解释学与儒家思想为内核的“前置观念”--文学论文.docVIP

中国古典戏曲解释学与儒家思想为内核的“前置观念”--文学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PAGE 1 - 中国古典戏曲解释学与儒家思想为内核的“前置观念” 摘要:中国古典文学解释学,主要产生于儒家的“依经立义”的解释学传统。也即对文学文本的阐释,每 以儒家的道义或经学经典的精神为“前置观念”。这种解释学批评的方式存在于对诗、骚、文赋、词、小 说的阐发与研究中,当然也存在于对戏曲的评批中。这是中国传统文学解释学的特点,也是中国古典戏曲 解释学的精魂。 关键词:戏曲 解释学 儒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儒家道义的文学解释学,在中国文学解释学史上可以说是一种常态性的现象。黄霖先生 在《分体中国文学史·前言》中说:“自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几部儒 家的著作被法定为‘经’,设立了《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 的五经博士。自此之后,就形成了一种专门训解与阐释儒家经典的学问……这门学问的灵魂 就是‘尊经’,并从尊经到尊敬写作这些经典的圣人与这些经典中阐发的道义……研究文学, 当然也遵循这种思维模式,首先用儒家的道义来审视作品,同时从作品中寻求其符合儒家经 典的道义来。比如《离骚》,班固曾批评它‘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 政、经义所载’(《离骚序》),认为其艺术想象逸出了儒家‘经义’的规范,……但是王逸 作《楚辞章句》用儒家的道义来重新考量屈原后,……屈原的为人就(又)符合儒家道义的 规范(了),(他)说:‘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 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而且,屈原的作品也都是‘依经立 义’的……这种运用儒家经学的阐释方式,……对后世的文学研究起了很大的影响,即使在 论述‘小道’之小说与‘艳科’之词曲,也都会竭力从中找出符合‘经义’的精神来,…… 甚至在论其‘诲盗’之作《水浒传》时也赞其‘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辨 其‘诲淫’之作《西厢记》时说是‘词曲之《关雎》’,‘《风》之遗也’;……如此等等, 都可窥见‘依经立义’就是贯串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始终的一个传统。”他指出了中国文学解 释学“依经立意”的传统。作为文学体式之一的“曲学”(戏曲学与散曲学)解释学当然亦 未能跳出这个窠臼。 李开先在《改定元贤传奇后序》中写道:“传奇凡十二科,以神仙道化居首,而隐居乐 道者次之,忠臣烈士、逐臣孤子又次之,终之以神饰、烟花、粉黛。要之激动人心,感移风 化,非徒作,非苛作,非无益而作之者。今所选传奇,取其辞意高古、音调协和,与人心风 教俱有激劝感移之功。尤以天分高而学力到,悟入深而体裁正者,为之本也。”李开先所说 的“本”与“正”即指曲作必以儒家的风教为体用,实即《琵琶记》所谓“不关风化体,纵 好也徒然”之意。 对于这种戏剧解释,老舍在《文学概论讲义》第十四讲《戏剧》中说:“孔尚任在《桃 花扇传奇》的序言里说,‘传奇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无体不备;至于摹 写须眉,点染景物,乃兼画苑矣,其旨趣实本于三百篇,而义则《春秋》,用笔行文,又《左》、 《国》,太史公也。于以警世易俗,赞圣道而辅文化,最近且切。今之乐,犹古之乐,岂不 信哉?’这段话对于戏剧的解释,在结构上只看了文学方面,在宗旨上是本于‘文以载道’,…… (但事实上戏剧的)成功与否,便不在乎道德的涵义与教训怎样,而在乎能感动人心与否。” 老舍其实是不满意于孔氏对传奇剧之功用的诠释的。第一他觉得孔从传统文学体式(诗学、 史传文学、乐之词、乐之文)的视角释解戏剧,是不确切的;第二,孔不应该把戏剧看做儒 教文学观常遵循的“文以载道”之工具,说戏剧可以“警世俗、赞圣道”。但孔尚任就是孔 尚任,他生活在那个传统统辖着的时代,他怎么可能把戏事说成离经叛道之投枪、之利匕 呢?! 以儒教哲学为“成见”(“前见”)的戏曲诠释也多见。如朱有燉有《刘盼春守志香囊 怨》杂剧,写乐工女刘盼春,容艺均佳,盐商陆源欲梳拢她,盼春不从,唯心恋书生周恭。 周恭亦填《长相思》词给盼春。后盼春守志悬梁死,火葬时香囊烧不着,开之,中有周恭所 赠词也。周恭亦死,与盼春合葬。 有燉《自序》云:“三纲五常之理,在天地间未尝泯绝,唯人之物欲交蔽,昧乎天理, 故不能咸守此道也。近来山东卒伍中,有妇人死节于其夫,予喜新闻之事,乃为之作传奇一帙, 表其行操。继而思之,彼乃良家之子,闺门之教,或所素闻,犹可以为常理耳。至构肆中女童而 能死节于其良人,不尤为难耶?玄峸,河南乐藉中乐工刘鸣高之女,年及异,配于良民周生者, 与之情好甚笃,而生之父母训严,苦禁其子,拘系之,不令往来,自后遂绝不通。女子亦能守志, 贞洁不污。女之父母以衣食之艰,逼令其女复为迎送之事。值富商金帛往求之,母必欲夺其志, 加之捶楚,女终不从……,自缢而死。及火其尸,焚其余烬,而所佩香囊尚存

文档评论(0)

jsjft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1、本人发布文档源于互联网、个人原创和收集及整理,仅用于信息共享、技术分享,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2、欢迎使用右上角搜索,输入您想要的文档关键字,就能找到您所需要的文档。 3、请下载试用后24小时内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