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司马光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司马光”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司马光
【生卒】:1019—1086【介绍】: 北宋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
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因此又称其为涑水先生。
宋仁宗宝元(1038—1040)初进士。
仁宗未年,他由地方官直迁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
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
英宗治平三年(1066)献所撰《通志》8卷,修出战国至秦末编年史,供帝王阅读借鉴。
英宗十分高兴,命他自选史官,专设书局,续修此书。
后神宗因《通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之由,赐名《资治通鉴》。
神宗熙宁初年,任用王安石实行新法,司马光极力反对变法,与王安石争辩,以为“祖宗之法不可变”,攻击王安石的变法是“用贱陵贵,以邪妨正”,是“夺富民之利”。
他甚至向皇帝上奏说:“臣之与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神宗不从其议,任命他为枢密副使,他坚辞不到任。
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又迁知许州(今河南许昌)。
第二年请判西京(河南洛阳)御史台,从此迁书局于洛阳,并在洛阳住了长达15年之久。
这期间他专心修撰《资治通鉴》,在此书中他用历史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邀集刘攽、刘恕、范祖禹作助手,从发凡起例到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历时19年终于元丰七年(1084)全书修成。
次年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司马光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入主国政。
他竭尽全力排斥新党,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居相位八个月后病卒。
身后追封为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的着作很多,除《资治通鉴》外,主要有《潜虚》、《稽古录》、《司马温公文集》等。
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本《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较通行。
司马光的人学思想的理论色彩不如理学家张载、二程、朱熹等那么鲜明突出,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学思想体系。
但是从他的诸多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的人学思想是试图为封建纲常伦理寻找理论根据服务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服务的。
(1)论天人 司马光论天人关系与同时代的思想家相比,有一个显着的特点,那就是抬高“天”的地位,而将“人”看作是渺小被动的。
他说:“天者,万物之父也。
父之命,子不敢逆;君子言,臣不敢违。
父曰前,子不敢不前;父曰止,子不敢不止。
臣之于君亦然。
故违君之言,臣不顺也,逆父之命,子不孝也。”
司马光将君臣父子的关系看作是天与人的关系,同时也将天人关系看作是君臣父子关系的根据,这无疑是为君权神授作论证。
司马光所讲的“天”不仅是有意志的,而且本身就是“命”,“人”因为是渺小的,因此就不能违天命。
他说:“何谓违天之命?曰:天使汝穷而汝强通之,天使汝愚而汝强智之。
若是者,必得天刑。
“人在“天命”面前,只能俯首贴耳的生活,否则将遭到“天刑”的惩罚。
与“天命”相反的,是人的渺小与卑微。
人在“天”面前就应该像臣子在君王、儿子在父亲面前那样奴颜屈膝,在此基础上,司马光也区别了天人的不同,认为:“天之所以不能为而人能之者,人也;人之所不能为而天能之者,天也。
稼穑人也,丰歉天也。”
这种天人观,实际上仍未摆脱孔子以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论思想,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礼者人道之大伦 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司马光大力提倡礼义道德说教,十分重视整治纲纪。
他说:“一以治万,少以制众,其唯纲纪乎!纲纪立面治县成矣”。
他认为封建纲纪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而要让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成为合理的局面,就必然要抬出传统的“礼教”来。
他在《易说·履卦》中说:“人之所以履者何?礼之谓也。
人有礼则生,无礼则死。”
“礼”被司马光看作是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
他在《资治通鉴》卷一中说:“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何谓礼?纪纲是也。
何谓分?君臣是也。
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这就是说,帝王所进行的统治,礼是最重要的,礼的具体内容在司马光那里是尊卑有等,长幼有伦,内外有别,亲疏有序。
他特别强调“君臣之义,人之大伦也。”
只有这样才能上下各安其分,才能贱不陵贵,从而缓和北宋时期已经激化了的社会矛盾,以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
(3)人之贵贱贫富系于天 司马光从他的天命思想出发,认为“人之贵贱贫富寿夭系于天”。
“天”作为有意志的主宰,将人的贵贱、贫富、寿夭诸问题都统摄进去了,人只剩下“贤愚”的“主动权”操在自己的手中。
在司马光看来,人的贵贱、贫富、寿天都是命定的,只有贤愚与否是可以靠自己去努力的。
显然,贤者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人,反之就是“愚人”了。
操在人自己手中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