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基本知识文库:苏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苏绰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苏绰”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苏绰 【生卒】:497—546【介绍】: 北朝政治家,思想家。 字令绰,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 官宦之后,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 因从兄苏让之荐,周文召之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 但同曹有事疑,皆询苏氏而后定,所行公文,苏氏亦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 后除其着作佐郎。 对应周文政道,周文谓之“奇士”,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 “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乃计帐户籍之法”。 大统三年(537),苏氏与周文同御寇,封美阳县佰。 十一年,援大行台度支尚书等。 后又参与周文革易时政,乃得尽其智能。 为六条招书,奏施行之,周文甚重之,常置于左右。 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不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又命苏氏为《大诰》,改革当时文章浮华之弊,以为文笔之准。 苏氏“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则”。 以为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俊贤,共弘政道。 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 苏氏事无巨细皆若知掌,遂积劳成疾,卒于位。 周文痛惜之,哀动左右。 周明帝二年(588),以苏氏配享文帝庙廷。 苏绰除《六条》及《大诰》外,尚着有《佛性论》和《七经论》,但现存仅有《北史·本传》中的前两种。 在人学思想方面,他认为“天地之性,唯人为贵”。 人乃天地间之贵物,一死不可复生,故应珍视之。 人之所以为贵,是因为有中和之心,仁恕之行,异于本石,不同禽兽。 人生天地之间,衣食为命,故应先足其衣食,后以教化随之。 人之所以需要教化,乃是人之智不能自周,必待劝教方得尽其潜力。 对于人性,他认为“性无常守,随化而迁。” 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浇伪者则浮薄,所以,自古之安危兴亡莫不决定于教化。 但仅有教化尚不足。 苏氏认为,人受阴阳之气以生,有情有性,但性善而情恶,既有这种善恶之分,赏罚亦应随之而至,对教化加以辅补。 苏绰虽然主张有赏有罚,但更注意对个人的道德之心的陶冶,他以为“理人之本,先在理心”。 心是一身之主,百行之本。 心不清静则思虑妄生,妄生则见理不明,不明则是非谬乱,是非已乱,则一身不能自理,又怎能理人呢?苏氏进而言道,所谓清,并不是不贪财货,而是要使人心气清和,志意瑞静,如此则邪僻之虑无因而作,从而使所思所念无不皆得至公之理。 作为政治家,首先端正用心,其次又要理身,约束自己的行动,那么,天下百姓自然就可得到治理了。 苏绰的人学思想多来自儒家,并有许多创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人学理论的代表,他提出的一些重要命题,对后世均有重要启发作用。 (1)人者天地之贵物 苏绰继承了儒家人性学说中“人贵于物”的传统思想,提出“人者,天地之贵物”的人学命题,即承认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要比草木瓦石飞潜动植等具有更高的价值。 他说:“天地之性,唯人为贵。 明其有中和之心,仁恕之行,异于木石,不同禽兽,故贵之耳。” 这里所谓“中和”,“仁恕”,皆儒学的传统概念。 在苏绰看来,正因为人有“中和”之心,能使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发而中节,故有“仁恕”之行。 这里人性中“善”的成分,是区别于木石禽兽的根本所在。 苏绰的这种理解,从理论来源上,区别了道家、玄学乃至佛教对人性的看法,在人学史上,乃是南北朝时期恢复“人贵于物”这一儒学人性论基本命题的代表人物,对隋唐以后,乃至宋明时期的人性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2)性则为善情则为恶 在人性理论中,苏绰提出了“性善情恶”的人性思想,企图在理论上补充传统儒学对人性认识的不足,同时也为他的“止恶劝善”的赏罚论作理论论证。 他认为,“人受阴阳之气以生,有情有性。 性则为善,情则为恶”。 先秦两汉时期的人性理论,多重在讨论人性自身的善恶问题,故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等等,均未涉及“情”的问题。 直到汉代的董仲舒和《白虎通义》的人性理论,方涉及到“性善情恶”的内容,但没有提出这一命题。 至汉末荀悦,在其《申鉴》中正式提出这一命题。 但亦未作发挥。 苏绰继荀悦对“性善情恶”论的批评,又重新提出并肯定了这一说法,表现了苏绰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人性论的不满,企图上接汉代儒学对人性理论的探讨,重新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他的这一理论的提出,成为从汉至唐儒学人性理论发展的中间环节,并为唐代李翱“性善情邪”的复出提供了历史的与逻辑的依据。 (3)性无常守随化而迁 苏绰从人的禀赋上讲“性善情恶”,但并未把这一思想凝固化,他讲性情的善恶,一方面为其赏罚论、教化论提供根据,同时也为其“人性可变”论提供理论的前提。 他说:“性无常守,随化而迁。 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浇伪者则浮薄。 浮薄者则衰弊之风,质直者则淳和之俗。” “性无常守,随化而迁”是苏绰人性论的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