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数论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数论”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数论
印度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之一。
“数论”汉译为僧佉论、迦毗罗论、雨众外道。
早期数论由约公元前三世纪的迦毗罗创建,其有名的弟子叫做阿修利,阿修利又传于般遮尸诃(又称五顶、僧佉大师),般遮尸诃之后的数论的代表人物有自在黑、毗利沙迦那(Vrsagana,汉译名为雨众)等。
“数论”或“僧佉”的原意为“计算”、“审择”、“智慧数”,引申为“思索”、“研究”。
有人认为数论最早起源于《奥义书》的“一谛三相”(红、白、黑)说,三相演变为数论的“自性”“三德说”(喜、暗、忧)。
数论的最古老的经典是《数论颂》(或《僧佉颂》,共72颂),虽然相传为迦毗罗所作,但实行成文于公元十四世纪,《数论颂》文义与汉译大藏经中的《金七十论》的内容大致相同。
数论主张人生皆苦,其人学中心思想是如何解脱人生的苦难的问题,数论的人本观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解释,但又包含着唯物主义的成份和某些合乎科学的成分,数论相信人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另一方面又贬低人的理性价值。
数论的解脱与修行是瑜伽派的理论基础。
(1)人本观 数论者认为人及万有(万事万物)都是神我和自性结合的产物。
生命原有的不变的清净的本体叫神我,而其余的一切心理物质现象的本体叫自性。
自性具有三德(三种属性),即萨埵(喜)、罗阇(暗)、多磨(忧),自性的三德是“万有”(万事万物)以及“有情”(有生命之物)的本体,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三德的分合,所以自性由三德相合而成,三德相持平衡,则自性不变,三德失去平衡,则自性发生变易。
自性有变易之部称之为“田”,“自性”有不变之部称之为“智田”,从智田产生觉(完满的智慧),由觉生我慢(自我意识),由我慢生色、声、香、味、触五大细微要素,由五种细微元素产生了人的根(各种感觉器官)和地、水、风、火、空——这五种粗大的元素。
而神我是恒常的、无始无因的,神我是自性打破平衡和得以变易的本体,自性为神我的意用而变易,自性的变易使人和一切有情流转于生死苦海之中,而神我是独立不变的实存,没有轮回流转。
属自性的五种粗大元素虽有滋生坏灭,但它们也不是人之所以三世轮回的本体。
但除五种粗大元素之外还有作为体现色、声、香、味、触这五种细微原素的手、足、头、嘴、口、耳等“细身”。
在自性变易时,细身先生,堕落胎中,经父母滋育,细身与粗身(粗大的五种元素)合和而生人之身,使人暂
住世间。
人死之后,粗身坏灭,细身则常住,继续流转,导致人生皆苦、生死流转、三世轮回。
(2)论人的本质 数论认为苦是人的本质,人生的苦有三种:一是依内苦,即人体内部的苦,如风热痰这类生理痛苦和欲、恕、贪、爱、惧这类内心的苦;二是依外苦,如人、兽、毒、蛇、山崩岩塌所造成的对人的伤害;三是依天苦,如寒暑风雨、雷电所产生的痛苦。
但人生的最根本的苦则是在于轮转生死、三世轮回,其原因在于世界的反覆无常和不净所致 (3)论善恶 数论者认为人的生死是轮回流转的,如何轮转应以前世的作业、行为、情态为标准去进行。
人作业有善有恶。
善有四种:一是法(遵守道德宗教的规条);二是智(智识与智慧);三是离欲(抛开世间的利欲,求得解脱的智慧而出家);四是自在(达到神我)。
恶亦有四种:一是非法,二是非智,三是爱欲,四是不自在。
人在来世有何种果报,均因其在前世的作业及上述的八种情态所定,或转生为天,或堕入兽道,或得以解脱。
(4)论智慧解脱与修行 数论认为凡是有情之物虽然都有智识,但三世轮转是不会停止的,有情的生命之物要经历生死苦海、内苦、外苦、天苦,使人生难于安定。
人在一生中的行为表现均因智识上的错误或欠缺导致五分(暗、痴、大痴、重暗、大暗、重暗、盲暗),无能(包括十一根损害和十七种智害),使人生难于在苦海中解脱出来,即使有的人能苦中作乐,也不能获得解脱。
普通求解脱的人也终因其没有掌握真实的智慧而难于获得解脱。
解脱的唯一方法在于智慧。
智慧有两种:一是外智,即称之为知识,如六吠陀的分别。
二是内智,即数论的哲理和真实之智。
取得这两种智慧的途径有八种:一思量、二闻、三读诵、四离外苦、五离内苦、六离天苦、七由友得,八由施得。
通过这八种途径所获得的智慧并不是关于自性方面的世间知识,世间的知识是与苦相伴而行的,人若执着于世间的知识仍叫“无智”,若“无智”系缚于人身,会使人生在天人兽中反复轮回,难离苦海,所以借助于八种途径所获得的智慧是与自性分离的、无关的——关于认识神我的初步智慧。
要取得智慧,则需长时间的修行才会取得。
如何修持呢?就是要进行禅观,即六行观:一观五大(五种粗大的原素)过失,见失生厌,离弃五大,这叫做思量位。
二观十一根之过失,见失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徽省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试卷.pdf VIP
- SWTS-CV01-2013 钢直梯及栏杆通用图.pdf VIP
- DLT5759-2017 配电系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下)3月高三语文联考作文题目及范文:人应该具备两个觉悟.docx VIP
-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pdf VIP
- 百度旅游-成都攻略百度旅游-成都攻略.pdf VIP
- 《企业员工培训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以A酒店为例》10000字.doc VIP
- 大学生新能源职业生涯规划.pptx VIP
- 2025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第1套)附答案.pdf VIP
- 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