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检查、评价与管理.ppt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检查、评价与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检查、评价和管理; 第一节 儿童体格生长的检查和评价;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二、体格生长评价;1、体重 每天测量前应将体重计平稳放在地上,查看底踏板下的挂钩是否连接好,使用前校正磅秤零点 。 测量前,被测者要脱去外衣、鞋、帽,尽量排空大小便。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最好让小儿脱成单衣、裤或正确估计并扣去衣服重量。称重时婴儿取卧位,1~3岁小儿可坐位,3岁以上站立,两手自然下垂,家长不可扶着小孩,小孩也不能接触其它物体,避免影响准确性。;2、身高 3岁以上身高计测量,使用前检查身高计的立柱与底板台是否固定牢靠,底板台是否放置平稳,立柱与滑测板的位置是否正确。用标准钢尺(2m长、精确到毫米刻度)检查柱上的刻度是否准确,若全长( 2m )和标准尺相差0.5cm以上则不能使用。;3岁前小儿身长卧式测量时,应脱去帽、鞋、袜,穿单衣裤,仰卧于量床中央,助手将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小儿面向上,两耳在同一水平。测量者立于小儿右侧;左手握住小儿两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双脚跟部,注意量床两侧的读数应该一致,然后读刻度,记录到0.1cm。 3岁以上小儿立位身高测量时,应取立正姿势,两眼直视正前方,胸部挺起,两臂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60度,脚跟、臀部与两肩胛间三个点同时靠着立柱,头部保持正中位置,使测量板与头顶点接触,同时观察被测者姿势是否符合要求,再读测量板垂直交于立柱上刻度的数字,记录至0.1cm。;3、头围 :被测量者取坐位、立位或仰卧位,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经枕骨粗隆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至0.1cm。长发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使软尺紧贴头皮,以免影响准确性。;4、胸围:3岁以下小儿取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不要取坐位。被测量者处于平静状态,两手自然下垂,两眼平视。测量者立于其前方或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者胸前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右侧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面回至零点,各处软尺轻轻接触皮肤(1岁以下皮下脂肪松厚者宜稍紧),取平静呼、吸气时的中间读数至0.1cm。; 三、体格发育评价;2、评价内容: (1)发育水平:利用均值加减标准差进行分级,据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三等、五等、六等级等。目前比较常用五等级划分法。 ; 离差法(标准差法)可采用五等级划分法和三等级划分法。 ;(2)生长速度 是对某一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定期连续测量,将两次连续测量值的差与参数中相同年龄的数值差比较,得到该儿童该项体格生长指标的生长速度。定期体检是生长速度评价的关键。2岁时身长约85cm,2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5~7cm。若2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3)匀称程度:是对体格生长指标之间关 系的评价。 ① 体形匀称度 ② 身材匀称; 第二节 儿童生长偏离和障碍;生长是反应儿童健康状况、营养和遗传背景的敏感指标。 生长受控于遗传、营养、神经内分泌和环境四大因素。除了考虑这四大因素,还应注意生长呈连续和不均衡性特征。2岁内以营养调控为主,越小越甚,生长速度每年少于7cm为异常。2岁以后以促生长激素轴调控为主,生长速度每年少于4cm为缓慢。 ;一、体格生长偏离;二、生长迟缓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一)病因;(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三节 高危儿童(体弱儿)管理;高危儿管理在托幼园所范畴是对儿童营养性疾病(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超重/肥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案例建立专案管理。;【一】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评估及分类:采用标准差法 ;2.查找病因 (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或小于胎龄儿。 (2)喂养不当。 (3)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3.干预 (1)中度营养不良:按营养膳食分析结果调整饮食,使能量摄入﹥85%推荐摄入量(RNI),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 85%RNI。 (2)重度营养不良:及时转诊上级医院进行专科治疗,定期了解其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医院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3)管理 1)随访:进行营养和喂养行为指导,每月进行健康检查和生长发育评估直至恢复正常生长;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者,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 2)结案: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 /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 ≥M-2SD即可结案。;4.预防 (1)指导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特殊喂养方法,定期评估;积极治疗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martxiaoh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