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浅析中国古代书论经典的有效译介
摘要:汉字经历了从“记文”到“书写”,中国智慧也在这一过程中落实于书写——书以载道。中国书法理论要实现有效译介需要把古人零散的书论系统化,要从文化等值的角度对经典书论文本进行译介,并制定常用书法术语的翻译规范。
关键词:书论;经典;译介
书法作为中国国粹,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中国书法的域外传播情况并非乐观,其主要问题在于异邦人只学到一种软笔书写方式,只求得了形似,离真正进入中国书法,理解中国智慧还有很远的距离。学习书法要不止于表面,就必须要在书法理论的指导下练习和体悟,才能真正地中国书法之风神韵味。本文拟对中国古代书论做初步梳理,并以书论经典的现有译本为例来探讨有效译介的方法和翻译规范。
一、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综述
书法理论是汉字所特有的,它的内涵极广,包括了技法理论、书法史理论、考释辨伪、书法家研究、书法文学和文化、书体研究等。
汉字是书法的物质载体,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先秦时期,书法理论与文字理论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随着书法艺术的逐渐成熟,最早的书法本体论在汉朝开始出现,以蔡邕的《笔论》和《九势》为代表。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在魏晋南北朝进入成熟期,书家开始探索运笔规律、结体、篇章布局以及人与书法的关系,以卫夫人的《笔阵图》和王羲之的《笔势论》《用笔赋》为代表。到隋唐,书法和书论都进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书论强调运笔的技巧及对字体结构的把握,不同笔画的用笔和对创作规律的分析,以智永“永字八法”,欧阳询《三十六法》,张怀瓘《书断》、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和孙过庭《书谱》为代表。巅峰期之后,宋朝的书论强调书法家的内在素养和精神和作品中的韵味。这一时期的书论以朱长文《续书断》、苏轼《论书》、米芾《书势》和姜夔的《续书谱》为代表。元明时期,书论发展缓慢,否定了宋朝对于书家内在品质的推崇,强调书法的外在形式。清朝时期的书法继往开来,并兴起了碑学与帖学之争。
总体来看,中国古代书论经典对书法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重总结和引导书法审美风尚,强调人品与书法的关系,同时善于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诠释书法欣赏中的多重感受。
二、书论经典的现有译本
对于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译介,早在1929年就发轫,当年孙大雨先生译就了孙过庭《书谱》,并于1935年首次发表在《天下》月刊上。但是,这一领域的发展却相当缓慢,直到近十几年才慢慢出现了更多的专著和译介性文本,而纯翻译的文本在继孙大雨之后只有张充和及其丈夫傅汉思在1995年译就的孙过庭《书谱》和南宋姜夔《续书谱》,以及意大利学者毕罗博士在其2020年出版的专著中重译的《书谱》。孙过庭的《书谱》在中国书论史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全文仅三千七百余字,但却几乎涉及了所有书法史上的重大命题,历代书家给予了其极高的评价。
三、《书谱》中的书论术语英译比较
(一)书体名称的英译
中国书法的书体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演变,基本的书体有篆、隶、楷、行、草五种。作为基本的书法概念,这五种书体的名称在所有的书论经典中都被提及,因此需要一个统一和最贴切的译法。《书谱》中提到了九种书体:大篆、小篆、隶书、八分、真书、行书、章草、草书和飞白。在其现有的三个译本中,这些字体的译法不一,有的直接使用对应的汉语拼音,有的采用直译,有的采用意译。
为了使译介受众能理解这些书体到底指的是什么,译者应首先厘清这些书体的来由。大篆是周朝时期的文字,带有明显的象形特征,而小篆是秦朝通行的文字,是大篆的简化,更便于书写。大篆、小篆并不是由它们字形的大小来区分,在译介时仅仅使用“greater/major”,“lesser”等词难以使受众理解其为何物。隶书比小篆更加便于书写,在汉朝通行,译为“clerical script”仅仅强调了其作为官府记录文书的功用。真书又称楷书、正书、今隶,兴起于魏晋时期,外形规整,但是篆书和隶书在形态上也是规整的,所以“standard”还不能精准传达其内涵。从译介的文化等值考虑,对于篆、隶、真这三种书体,笔者建议采用直译加注的方式:greater zhuan(the script used in Zhou dynasty),lesser zhuan(the script simplified from greater zhuan and used as official script in Qin dynasty),li script(official script in Han dynasty,easier to write than zhuan),zhen script(formed 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髋臼骨缺损分型.pptx VIP
-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课程标准.pdf VIP
- 术后有效排痰护理PPT.pptx VIP
- 髋臼及股骨骨缺损的分型及评价【45页】.pptx VIP
- (人教A版)必修一数学高一上册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章末总结+单元检测(原卷版).docx VIP
- 伟迪捷Videojet 1210 1510 操作员手册 2011年修订版.pdf
- 理论力学哈工大第六版-课件.ppt
- 2023年高考全国卷(甲卷)数学(理)真题(含解析).pdf VIP
- 虚体医学丛书:医说解集——昆明新空间1025实验室.pdf VIP
- 护理事业近五年发展规划(2026-2030).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