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
一、课时目标
1. 通过探究天然水的净化过程,掌握净化方法和原理,理解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感受化学对社会和生活的意义。
2.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体会分类的思想。
二、课前学习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国情。
2.调查周围河水、湖水的污染情况,分析里面的污染物。
3.询问家里自来水的来源。
三、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
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是否能说出沉降、过滤、吸附、蒸发、蒸馏的生活原型,是否能从生活实例中说出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学生是否能独立完成课堂学案中的习题检测。
是否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纯净物、混合物。
2.实验评价量规
实验步骤
扣分标准(满分5分)
得分
制作过滤器
(1)未正确折叠滤纸;
(2)未用水润湿滤纸,或滤纸和漏斗内壁未紧贴;
(3)未用废液缸盛滴落的水
(4)滤纸的边缘未低于漏斗口。
有1-2处错误扣0.5分;超过3处(含3项)错误,不得分。
组装过滤装置
(1)未根据烧杯的高度调整铁圈与漏斗的高度;
(2)漏斗下端尖嘴长端未靠近烧杯内壁;
(3)操作顺序颠倒。
有1处错误扣1分;超过2处(含2处)错误,不得分。
过滤
(1)向过滤器内倾倒液体时未用玻璃棒引流;
(2)烧杯尖口没有紧靠玻璃棒;
(3)玻璃棒的末端未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4)液体洒落,或过滤器内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5)滤纸破损。
有1-3处错误扣1分;超过4处(含4处)错误,不得分。
合计
3.结果性评价:课堂小测,设置5分钟小测时间,检测学生目标达成情况。
三、课堂教学设计
(一)怎样让河水变得“澄清”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古诗词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考考你,古诗词知多少?
学生大声朗读回答诗文的上下句。
以诗为载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什么要净化天然水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生活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水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分布的?
展示被污染的河水图片,问:天然淡水是纯净的水吗?里面有什么?能直接饮用吗?怎么办?
说出水在工业、农业、生活、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观看饼形图,感受淡水的匮乏。
思考天然水的成分,怎样除杂。?
使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感受淡水的匮乏,从而直接体会到净化天然水的重要性。
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多媒体出示本节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旨在引领学生带着目标前行。
实验探究:怎样净化天然水
实验探究一
怎样除去天然水中的泥沙?
多媒体播放沉降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加入明矾的作用。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更直观的理解生活中用明矾净水的作用。
实验探究二
怎样彻底除去水中不溶物?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沉降后的小颗粒不溶物怎样除去,思考过滤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展示滤纸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滤纸的作用,从而分析过滤的原理。
播放过滤视频。
巡视学生实验操作,发现问题拍照展示。
引导学生思考过滤的适用范围。
观察、回答、思考。
观看视频,两人一组动手操作,净化一杯黄泥水后交换实验。
思考,分析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小学科学已有的知识储备,思考方法,通过生活原型分析原理,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的实验能力,通过每个学生的自主操作暴露出的很多问题,实学生通过反思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实验探究三
怎样除去水中的颜色、异味?
展示被污染的河水图片,问:怎样除去颜色、异味?
播放活性炭除颜色、异味视频。
提问:除去河水中的颜色、异味可以加什么物质?它的作用?为什么具有吸附性?物质的性质由什么决定?
展示活性炭微观结构图。
思考、回答、观看视频,思考物质性质的决定因素,观看活性炭微观结构图,思考活性炭微观结构特点。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活性炭的吸附性,通过观看活性炭的结构图片体会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的关系。
实验探究四
展示细菌的放大图片,问:怎样除去细菌?在工业生产中,通常需要处理大规模的水,怎么办?
教师介绍加入在自来水厂、游泳池消毒时加入消毒剂,问:这个过程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通过思考生活、工业中除细菌的方法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实验探究五
消毒后的水是纯净的水吗?含有什么物质?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水壶中的水垢是如何形成的从而思考检验可溶性矿物质的方法。
学生交流后,教师展示提前做好的检验水中可溶性矿物质过程中的三幅图片,学生观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初中化学_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气体的制备与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气体的制备与净化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化学_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天然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化学_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碱及其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运动的水分子及水的天然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远离有毒物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性质及自然界的碳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帮分子写推介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金属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金属的性质教学课件设计.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