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内容部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双因素理论内容 1.概念: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 茨伯格首先提出来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 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 而保健因 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2?传统观点与赫兹伯格观点的比较 激励因素 满意不、/两意、、,卄 满意 不、/两意、 、,卄 满意 V A 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 不满意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a) (b) 赫兹伯格认为,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的改善而使员工感到满 意的结果,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激励因素即 使管理层不给予其满意满足,往往也不会因此使员工感到不满意, 所以就激励因 素来说:“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 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 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改善的努力往往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 因此也就难 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就保健因素来说: “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 是“没有不满意” 3.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关系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兼容并蓄的。 两者差异在于,马斯洛的理论是针对需要和动机而言的, 而赫氏理论是针对满足 这些需要的目标和诱因而言的。 两者关系在于,生理、安全、社交以及尊重需要中的地位为保健因素,而尊重中 的晋升、褒奖和自我实现需要为激励因素。 工作的挑战性 成就 成长 责任 激励因素 晋升 地位 褒奖 人际关系 公司政策 管理 公司的素质 上级的素质 工作安全 工作环境 保健因素 薪金 个人生活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