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文字的本质及其和语言的关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再论文字的本质及其和语言的关系 一、文字的本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人们书面交际的工具,是信息的载体。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关于文字本质的最全面、最完整的定义。 这个定义,不仅明确地说明了文字是什么,而且明确地说明了文字的功能,文字和语言的关系。在三个判断中,“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核心,是基础。因此,论证文字的本质,重点是论证“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这一判断。 为什么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呢? 首先,文字是为记录语言才被创造出来的。 文字学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需要传至远方,需要传给后代,但有声语言不可能完成这些任务,必须寻找另外的办法。例如春夏秋冬的轮回,植物果实的辨别和采摘,狩猎对象的习性差别和活动规律,农作物的种植与收获等,这些知识都需要永远牢记。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变化,原始社会的解体,奴隶社会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使得人与人的关系复杂起来。如何处理各种矛盾,也需要种种先进的办法。这些办法也必须传至远方、遗至来时。这就是说,当人类进步到一定阶段时,便需要文字。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反映这些情况的实物,但根据已发现的与原始文字可能有关系的出土文物和古书的记载来看,这些情况一定发生过。先民们为了帮助记事,大体使用过如下三种办法: 1.结绳 在绳子上打结,可以帮助人们记事;如果运用得好,也可以传递信息。在我国,这种记载不乏其例。 《周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庄子·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矣。” 《说文解字·叙》:“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至于怎样用结绳帮助记忆,古书中也有过解释。郑玄在《周易》注中说:“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九家易》也说:“古者无文字,其为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转引自李鼎祚《周易集解》) 古书的这些记载,无疑是可信的。过去有的地区某些少数民族还在使用这种方法。据说非洲、澳洲、南美洲也都用过,其中以秘鲁最为有名。前苏联伊斯特林在《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中对此作了具体说明:“主要部分是一根粗绳,它上面系着一些带有大结小结的细绳。细绳和结的数目、大小、相互排列的位置和颜色都有一定的意义。例如如果绳子是不带色的,那它就用来计数或者用来记录有重大意义的日期。带色的绳结显然是用来表示更复杂的信息。例如黑色表示死亡、灾祸,红色表示战争,白色表示和平,黄色表示金子,绿色表示玉米。西班牙历史学家G. de la Vega(其母出身于印卡部落)在十七世纪初对结绳作了如下描写:‘为了表示战争、管理、贡赋、仪式,有各种不同的结绳,每一种结绳有很多结和系着的线——红线、绿线、蓝线、白线等;我们用不同方式把西班牙的二十四个字母加以排列组合以表达不同音素时,能够分清它们的差异。印第安人也正如我们所做的一样,他们利用绳结的不同排列和颜色就有了大量表示不同意义的方式。’”(北京大学出版社 20XX年第2版,86-87页) 2.刻契 刻契是在竹木札上刻齿,用以记事。《释名·释书契》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这种刻齿的竹木札可以是一片,供主人自己使用;也可以是两片,其所刻齿数不但要相同,而且齿道要相合,当事者两方各执其一,以做凭证。《易林·大畜之未济》:“符左契右,相与合齿。”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刻契记数在古书中也是有明确记载的。 《老子》:“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礼记·曲礼(上)》:“献粟者执右契。” 《管子·轻重甲》:“子大夫有五谷菽粟者,勿敢左右,请以平贾取之子,与之定其券契之齿,釜鏂之数,不得侈弇焉。” 《列子·说符》:“宋人有游于道而得人遗契者,归藏之,密数其齿,曰:‘吾富可待矣。’” 出土的历史文物证明,古人往往在陶器上也刻上一些记号。 在甘肃和青海东部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壶陶罐上,有描画的下列记号:  在江浙一带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刻有下列记号:  上古的人们为什么要刻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