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灰斑病抗性的遗传解析及一个主效QTL 的精细定位
目 录
目 录I
摘 要 i
关键词iii
Abstract iv
Key words vi
缩略语vii
1 前言 1
1.1 玉米灰斑病危害及防治 1
1.1.1 玉米灰斑病的危害 1
1.1.2 玉米灰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分布 2
1.1.3 玉米灰斑病的症状及传播 2
1.1.4 玉米灰斑病的防治 3
1.2 玉米抗灰斑病遗传研究 3
1.2.1 玉米抗灰斑病QTL 定位 3
1.2.2 玉米抗灰斑病QTL 的整合 5
1.2.3 与玉米灰斑病抗性相关的基因 6
1.3 玉米抗病遗传研究 7
1.3.1 玉米抗大斑病遗传研究 7
1.3.2 玉米抗小斑病遗传研究 9
1.3.3 玉米抗茎腐病遗传研究 9
1.3.5 玉米抗病毒病遗传研究 10
1.3.6 其它已克隆的玉米抗病基因 11
1.4 植物抗病机制 11
1.4.1 植物免疫反应模型 12
1.4.2―R”基因与植物免疫反应 12
1.4.3 植物激素与免疫反应 13
1.4.4 次级代谢物与植物免疫反应 14
1.4.5 小RNA 与植物免疫反应 15
1.4.6 植物系统获得免疫 16
1.4.7 植物的数量抗性位点 18
I
华中农业大学2020 届博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1.5 植物抗病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 18
1.5.1 ―R‖基因的应用 18
1.5.2 数量抗性位点的应用 19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0
2 材料和方法21
2.1 抗灰斑病QTL 初定位 21
2.1.1 遗传材料及群体构建 21
2.1.2 田间试验及病害调查 21
2.1.3 表型数据统计分析 22
2.1.4 基因型鉴定及遗传连锁图构建 22
2.1.5 QTL 鉴定及命名 24
2.1.6 DH 群体间一致性QTL 的整合 24
2.2 抗灰斑病主效QTL 的精细定位及区域关联分析 24
2.2.1 回交群体构建及表型调查 24
2.2.2 回交群体基因型鉴定 25
2.2.3 主效QTL 重定位及精细定位 25
2.2.4 主效QTL 区域关联分析 25
2.3 株高及抽雄期对玉米灰斑病抗性的影响 26
2.3.1 表型调查及与灰斑病抗性的相关性 26
2.3.2 与株高、抽雄期及灰斑病抗性相关的QTL 间共定位分析 26
3 结果与分析 27
3.1 亲本及DH 群体的表型分析 27
3.1.1 亲本间灰斑病抗性差异 27
3.1.2 DH 群体的抗灰斑病表型统计分析 28
3.1.3 灰斑病抗性的方差分析 29
3.1.4 不同时期间及环境间灰斑病抗性的相关性分析 30
3.2 高密度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连锁图构建 31
3.2.1 测序结果分析 31
3.2.2 SNP/INDEL 分子标记开发 33
3.2.3 偏分离标记的分布情况 33
II
玉米灰斑病抗性的遗传解析及一个主效QTL 的精细定位
3.2.4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质量评价 34
3.3 抗灰斑病QTL 初定位 37
3.3.1 QTL 定位 37
3.3.2 抗灰斑病QTL 在群体间共定位 44
3.3.3 抗灰斑病QTL 小结 45
3.4 主效QTL qGLS_YZ2-1 的精细定位及区域关联分析 45
3.4.1 回交群体的表型分析 46
3.4.2 回交群体基因型鉴定及局部QTL 重定位 46
3.4.3 精细定位 48
3.4.4 抗灰斑病主效QTL 区域关联分析 50
3.5 株高及抽雄期对玉米灰斑病抗性的影响 51
3.5.1 株高及抽雄期表型的方差分析 51
3.5.2 株高及抽雄期与灰斑病抗性的表型相关研究 52
3.5.3 株高及抽雄期QTL 鉴定 52
3.5.4 株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两个玉米产量性状基因ZmSMK9和ZmSRL5的克隆及功能分析.pdf
- 陆地棉基因GhLDOX和Gh4CL3的功能解析.pdf
- 灰葡萄孢菌核形成相关基因的挖掘和功能研究.pdf
- 橘小实蝇CRISPR_Cas9基因编辑技术及Y特异性基因spermless功能研究.pdf
- 不同发育阶段水稻种子代谢多样性及其遗传基础研究.pdf
- 水稻气孔导度和光合作用在不同光环境下的响应差异与机理.pdf
- StCEN1和StCDF1_2调控马铃薯结薯功能研究.pdf
- 柑橘果实糖酸代谢与镁的关系及其机制.pdf
- 亚硝基血红蛋白制备及在肉制品中的应用.pdf
- 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小鼠脑组织的非编码RNA表达谱及其调控网络.pdf
- 转录因子MpbR驱动的结核分枝杆菌脂质生物合成调控及病原-宿主相互作用研究.pdf
- 猪肝羧酸酯酶调控β-内酰胺类药物疗效及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pdf
- 白背飞虱、共生细菌和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pdf
- 利用CRISPR_CAS9系统鉴定油菜BnaEOD3_CYP78A6基因的功能.pdf
- DkMATE1和miR858参与柿果实原花青素代谢研究.pdf
- 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生产影响的经济分析.pdf
- 土壤典型活性组分对Se(Ⅳ)吸附形态及其转化的影响机制.pdf
- GbWRKY1在棉花磷稳态和多抗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pdf
- 湖泊沉积物中阿特拉津的迁移转化及其生态毒理效应研究.pdf
-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水平及传递效应研究——以大豆、棉花和白糖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