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观瞻聆太学书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子监观瞻聆太学书声 国子监位于东城区成贤街,元大都时每条街道的行道树都是槐树,七百多年过去了,只有成贤街里一树一貌依旧,暮春时节整条街弥漫着甜丝丝的槐花香,而到了秋天,满街的槐树开始变昔,地上缤纷着柠黄深绿的碎细落叶。成贤街有四座过街牌楼,街东口、西口各一座,横额上题[成贤街],街中问有一对儿牌楼,额题[国子监],这是古都北京留存下来的唯一的牌楼街。 五朝兴办国子监 公元938年,石敬瑭献幽云十六州,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定国号为“大辽”,改幽州为陪都南京,在此建立太学。 女真族勃兴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1153年完颜亮迁都燕京,更名为金中都,建“中都国子监”。 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统一了漠北诸部,建“大蒙古国”。至元四年(1267年)正月三十日,忽必烈迁都北京。大德十年(1306年)正月重新修建国子监。元武宗至大三年(1308年)国子监竣工。 从小失学的朱元璋深知“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文化、教育事关国家兴亡大计,遂于洪武二年(1369年)“诏天下府、州、县皆立学”。洪武十五年五月南京新的国子监建成,北京国子监更名为“北平府学”。朱棣登基,永乐元年(1403年)北平更名北京,北平府学称为“行部国子监”,永乐九年重建竣工。永乐十八年,行部国子监改称京师国子监。 清入关后,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下旨“命饬新国子监,扩元明之旧,左庙右署,规制大备”,康熙在国子监视学时下旨后代皇帝即位之后必须来国子监讲学,表示对国家教育事业、高学历人才的重视。雍正元年(1723年)修缮国子监讲堂及学生宿舍。乾隆四十八年在国子监建辟雍和碑亭、钟鼓亭、琉璃牌坊。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国子监并归学部,完成了历史使命。 太学门及琉璃牌坊 国子监正门称集贤门,大门两侧白粉墙八字照壁,大门及门柱漆以黑色,集贤之名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群贤毕至,少长成集”。集贤门内非常宽敞,当年很多走读监生是骑马、骑驴来的,把牲口拴在这里。院内正中大门悬竖匾“太学门”,太学门的柱子、门扇皆漆黑色,庄肃端雅。孔夫子主张有教无类,故太学门不设门槛。太学门廊左侧有一汉白玉石碑,上刻洪武年间的国子监监规,要求监生品德高尚、恪守言行、谨遵师训、勤奋攻读,行为举止要合乎于礼,不得串班、交结朋党,不得非议他人、褒贬餐宿……监生入学第一次来到“太学门”下,心头涌起千重浪,自豪、励志之情难以表述,游人也多在此拍摄一幅“入太学”的照片。 太学门内东西两侧有鼓亭、钟亭,每天第一缕的阳光首先照到西侧的大钟上,最后一缕夕阳照在大鼓上。明代国子监扩建时遵从自然规律,钟亭在西鼓楼在东,清承明制,鸣钟开课,击鼓散学。 钟鼓亭后面各有一御碑亭,东侧碑亭御碑正面碑芯为乾隆四十九年御笔《国学新建辟雍国水工成碑记》,北面碑芯为乾隆御笔满文《三老五更说》。西侧碑亭御碑北面碑芯为乾隆御笔汉文《三老五更说》,碑阴为御笔满文《国学新建辟雍圜水工成碑记》。“三老五更”出自《礼记》,指天、地、人,五行更替,倡导尊贤敬老,继承传统道德。 金黄的银杏树通体明亮,辉耀着深秋的国子监。进入太学门,迎面就是一座高大的琉璃牌坊,汉白玉须弥座,四柱三门七檐楼,三个拱形门洞,汉白玉镶边,檐楼覆黄琉璃瓦,綠琉璃斗拱,整体饰以黄绿交错的琉璃瓦。牌坊正中嵌汉白玉额芯,正面题“圜桥教泽”,额题大意是辟雍为圆形池湖环绕,四面有桥,夫子授业为太学生的人生搭桥铺路,夫子教导如水渗入心扉,夫子恩泽如水润及终生。背面额题“学海节观”,意为学问的大海波澜壮阔。 太学生在国子监不可以踱着四方步前行,而要小步急趋(尊师、节约时间用于学习),不可以声大语重(保持国子监的威肃),游人在国子监观瞻也都遵循着太学的规矩。 牌坊后面东北角有一“鳌头”彩色塑雕,鳌,龙头鱼身。试想,哪个太学生不想鱼跃龙门,独占鳌头?辟雍之建 史传夏、商、周都曾建有辟雍,以“兴礼乐、宣德化、昭文明而流教泽”,但是辟雍究竟是伺样的建筑,历史上只有说法而无实际记载。乾隆二年,乾隆来国子监彝伦堂讲学,感慨于两三干年来未见辟雍,在彝伦堂讲学不是“临雍”,只能是“视学”。 乾隆四十八年,为庆祝乾隆在位五十年,乾隆决定在国子监讲学。乾隆说元、明两朝没有建辟雍,是典章制度的缺失,我朝应兴干年之未有,创建辟雍。圣意既定,于是,礼部设计方案,户部筹措资金,工部准备建筑材料,钦天监选择开工吉日。 史书云辟雍“象圆璧以法天”“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辟雍可以写为“璧雍”,“辟”是“璧”的通假字,圜水像玉璧,“雍”是水中陆地。尊古制,修圆形池湖(亦称圆河)环围着辟雍。开凿深井,取地下水注入圆河。跨河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