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草堂:以食养身、以茶养生、以文养心.docxVIP

益草堂:以食养身、以茶养生、以文养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益草堂:以食养身、以茶养生、以文养心 田源从黔江来到重庆,开创以食养身、以茶养生、以文养心的事业。在这个明清建筑风格的院落里,融合艺术与自然,表达对传统文脉的尊重和记忆,引领开创美好健康的新生活方式。 以文养心的民间博物馆 远远看去,一座朴素灵秀的徽派建筑体,坐落在重庆市北滨路嘉陵江畔,背靠高楼,面向江水,浩然正气中不乏古雅的文人气息。 屋檐的起翘,带有江南园林的建筑特点,野趣中,散发出精致的味道。门头悬挂着“益草堂”的匾额,靛蓝色底,明黄小楷字样,颇有贵族风范。门头旁一副对联:“家声传瓠史,德业状符阳。”虽还未见着主人,却已感知到了堂主心中志向。 进入中堂的明清官邸建筑风格,环顾室内设计细节,仿佛置身于博物馆,落眼处皆是风景。抬头仰望天宇般的方井套叠藻井,高1.2米,倒置斗形,共9层,全木质结构。工匠不需一颗钉子,只利用榫卯和斗拱,藻井就堆叠而起。不由得叹服这繁复神功,心中神圣之感油然而生。脚下踏着特意从黔江运来的青石,表面不同模样的花纹,自然天成。藻井为天,青石为地,拓展出视觉的局限,平衡着华丽与朴素,运用巧思,相得益彰。 移步易景,曲径回廊,四面房屋独立,彼此之间由游廊连接,空间通透,自成一景。穿越历史空间,品鉴不同意趣。建筑上叠石造景,或木雕,或砖雕,或石雕,一件件藏品,好像坐上了时光机,载着深厚的文化光景,展现在现代人眼前,可与之心神交流,涵养审美。 回廊正墙上,悬挂着一幅木刻匾额“学海文河”,历史痕迹斑驳。匾额刻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至今已有155年历史。哪怕历史迁移、时光辗转,依然昭示着文化的力量。虽说是一个养生馆,但创始人田源更看重以文养心。在室内设计细节的处理上,不着表相。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烘托出诗情画意。 好的艺术,具有永恒的力量,超越时间,为行进在时代中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养料。上世纪80年代,巴蜀文化的代表、川渝两地的艺术大家冯建吴、徐无闻的珍藏墨宝悬挂在茶室、游廊的白墙上。一幅立轴水墨画《海心亭》,是冯老先生创作于1978年的作品,诗画相融,笔触沉稳刚健,红与黑用色浓烈。画里字外,能见到他们对生活、自然的切切真情,将自己对美的领悟奉献给世人。 “开花不求俗人赏,自在山林淡放香。”不同种类的兰花,在这5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处处可见,叶子形状不一,有的像老鼠的尾巴,称作鼠尾叶;有的像燕子的尾巴,称作燕尾叶,还有翅蝶叶、竹叶等。兰花花瓣亦姿态各异:梅瓣、荷瓣、奇瓣等。田源爱兰花,不仅爱它的淡雅芬芳,更爱兰花的独特气韵。在他看来,兰花就是奇花异草。养兰十几年,田源培育出的兰花,每年冬天都会开花。为了让花开得更好,他每年春秋分盆,助苗发芽,花才易盛开。 说到茶,田源流露出自信的表情,他喜欢收藏老茶。喝茶多年,明星茶如数家珍:勐海茶厂的88青饼、茶业界享有盛名的孔雀班章四五六星青饼、20XX大白菜精品、97水蓝印等。在黔江,他曾影响过身边的爱茶人也开起了茶馆。有缘品鉴一杯好茶,需要灵魂的邀请。储存在中堂满壁存放的老茶,等待着知音来相契。 在传承中创造新中医 嘉庆年间的立体雕花门为三间茶室增添了古朴感。手轻轻触摸木纹,观察其肌理,雕工精细。“这是在慢时间中静心打磨出来的。”田源认为,这些传统文化的手工艺术作品存在这里,是一种熏陶、滋养精气神。无论你懂不懂收藏,心会在这里慢下来。 游廊转弯处,最显眼的明清建筑风格,要数这间开放的问诊室了。“依古炮制”的黑色匾额,放出润亮的光,这是田源中医世家的祖上传家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年纪轻轻的他秉承中医传统,融合中草药配方和健康饮食,提倡尊重自然的现代养生新概念:中医食养。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人群调配养生餐。养生餐的食材用料,甄选当季时蔬,发挥其原汁原味。田源严格把关用料品质,他甚至到偏远山区亲自寻找原材料。 堂内的音乐,越出了传统的樊篱:传统古琴、宗教音乐、西方钢琴曲等。“学习西方文化的优秀之处,才能让东方文化走得更远。”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草药中有精神生命需要的东西。他以开放的视角看待事物。“要呈现完整的美好,必须要海纳百川,包容才会拥有更多好东西。”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爿“益草堂”,田源仅仅用7天的时间设计好装修图纸,投资2 000多万元,用5个月时间装修完毕。他从黔江来到重庆,开创以食养身、以茶养生、以文养心的事业。在这个院落里,融合艺术与自然,表达对传统文脉的尊重和记忆,引领开创美好健康的新生活方式。 采访记 您希望赋予益草堂怎样的文化内涵? “益草堂”三个字起于晚清,祖上流传下来的堂号。父亲的姓名中也带着“益”字,再传到我这辈。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