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四2-5《念奴娇_赤壁怀古》精品教案.pdfVIP

2018-2019年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四2-5《念奴娇_赤壁怀古》精品教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李占威 教学目标: 1、 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 2、 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 3、 初步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风。 教学设想: 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 展示、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在学习过程中, 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等。拓展部分安排与柳永的《雨霖铃》 比较,再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找有关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 通过在咖啡屋或讨论区 展开讨论,讨论两派词风的差异。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以图片“东坡肉”引入,介绍这道菜的来历与创作这首词的相关资料。然后 品味学过的东坡诗词中名句: (《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 惠崇《春江晓景 》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调 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齐读的过程中,进入词人的创 作情景。 二、 解读课文 1、整体感知 以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导入,让学生在听配乐朗诵过程中,加上赤壁图画、 三国人物的不断切换,在悲怆、悠长背景音乐中,徐徐响起略带深沉的朗诵,学 生渐渐收起了脸上的微笑, 若有所思的模样。 画面上出现惊涛拍岸壮阔图画, 三 国人物登场的时候,联系着词的内容, 学生的脑海里开始联想到当时的战争情况。 这样,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充分感受到了苏词豪放的词风特点, 为下面的深入鉴 赏奠定了基础。 2、题解 介绍词的有关常识,学生利用老师下载的网页自主学习作者生平、有关创作 的背景等知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 眉山 (今 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 反对王安石新法 而求外职, 任杭州通判, 知密州、 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 “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 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 写作背景: 《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 岁(元丰二年)时因作 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 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 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 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3、集体诵读 诗词鉴赏离不开诵读。诵读不仅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语言的品味,加深对 诗人情感的感受、风格的体会,从而领悟诗词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而且可 以增强语感,激发感情,在感受天才的想像魅力的同时,滋润自己的想像力。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 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 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4 、分析豪壮情调的表现: ①赤壁景物的描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中哪些字传神 ? 明确: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展示了一幅幅大江惊涛拍岸的图片。 在形象的图片启发下,学生较好地领会了:一个“浪”字传神,既是长江之浪, 又喻历史长河之变幻,勾联起长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让人联想起滚滚历史长河, 忆起千古风流人物的业绩;而一个“淘”字,既形象又表露出诗人的感情。 对词的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人评价很高,说 它不同凡响。 明确: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 一,形象地写出了历史的流逝,抒发了诗人对“千古风流人物”的怀念。 ②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5、分析艺术表现手法:映衬 ①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 ②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映衬 三、 拓展训练 1、感性认识:与柳永的《雨霖铃》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y87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