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近代藏书楼到图书馆
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到宋代,已经基本形成国家藏书、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三个系统。但是,直到清朝时,古代的图书馆一直注重收藏;除非藏主愿意,一般不对公众开放。因此,“藏书楼”三字,既是中国古代图书馆的一种名称,也充分体现了它以藏为主的特点。近代的藏书楼是本世纪开端的,1901年才出现的。当时“图书馆”这一名词还没有从国外传入,人们便借用“藏书楼”这一古已有之的名词,来命名新设立的图书馆。兴建藏书楼的主要目的是启迪民智,让图书从私人书斋或官方书库里走出来,变成社会公众的共同精神财富。由此,近代藏书楼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上,便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不是古代藏书楼的延伸,而是对西方公共图书馆的借鉴和移植。
一、近代藏书楼的兴起
藏书楼的前身为戊戌维新运动时期(1895—1898年)各种学会的藏书处。戊戌维新是一场政治变革和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出于冲决封建网罗的需要,在全国建立了72个学会组织,形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公开合法的社会团体。为使人们及时汲取新知,大多数学会里都附设了藏书处,供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阅览。不少藏书处“藏书甚富,皆新学有用之书”;并参照当时西方公共图书馆的有关规则,从图书的采购、分类、典藏、流通阅览等方面制定了章程,成为后来藏书楼规章制度的蓝本。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学会被取缔,藏书处随之消亡。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清统治者严厉钳制舆论,禁谈新学,国内万马齐喑。1900年1月,浙江志士仁人孙翼中愤于清政府的愚民统治,在杭州创办文明学社以开启民智,成为黑暗政治中的一点闪光。社中购入“中西有用图书”500多种,并制定了采购、阅览等章程共7章20余条。随后,浙江瑞安的计学馆、安徽芜湖的通学社,也都附设有藏书处。这是戊戌学会附设藏书处的余响,是近代藏书楼创立的先声。
1900年底,慈禧太后在国内外压力下宣布实行“新政”,蛰伏两年的维新派得以公开活动。从1901年起,维新思潮重新涌动,启蒙活动再掀热浪,突出表现为新书新报的大量出版发行;与此相适应的是藏书楼的问世。
藏书楼与戊戌时期的藏书处都具有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区别在于,藏书处是学会的附属机构,相当于现在各单位或团体的图书室;尽管对社会公众开放,但规模狭小,一般只有一间阅览室和一间书库。而藏书楼则是不依附于任何团体的独立的社会公共图书馆,有一定规模的楼馆设施和更为充裕的经费。
藏书楼集中出现于1901~1903年(以后陆续兴建的,因“图书馆”这一名词的输入而改用现名),遍及文化发达的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近代最早的藏书楼是1901年设于安徽省城安庆的皖省藏书楼,1901年4月筹建,时距清政府宣布“新政”不过数月,“风气未开,规模甫创,是非之论,纷纷藉籍”,创办过程十分艰难。幸有思想开明的安庆知府方连轸、前怀宁县县令姚锡光等地方官的支持,并得到安徽营务处提调许鼎霖等人4000余元的捐款才得以继续修建。当年10月12日正式开馆,每天接待读者20余人;一年后增至每天接待200余人。以当时读书识字者在国民中所占的微弱比例而言,一天200余名读者不是个小数字。这足以表明人们对这种新兴的社会公共图书馆的热情,同时也反映了安徽省藏书楼的藏书、馆舍和接待的规模。
继之而起的是杭州藏书楼。如同安庆的皖省藏书楼一样,因设于省城,又称浙省藏书楼。1901年春夏之间由邵章提出呈请,经杭州知府批准后创办。初期缺乏经费,未能修建独立的馆址,暂借东城讲会旧址开办。“规模狭隘——几乎无人往观”。1902年张亨嘉任浙江学政,见藏书楼困窘,特拨官款10000两,购买西医刘铭之在大方伯里的一座洋楼,建立新馆。1902年5月18日大方伯里的新馆开馆,读者踊跃。由于省城对外府的示范效应,浙江其余地区也出现了藏书楼。1901年末,湖州府德清县绅士蔡渭生、许延甫倡办德清藏书楼,邀请徐爱庐、施容斋出资,设馆于县城清溪书院内;1902年初开馆。1901年底,绍兴绅士徐树兰也开始筹办古越藏书楼,斥资30000余元建设一座四层的藏书楼,又捐献家藏书籍70000余卷;1903年建成开馆,规模在各省中首屈一指。
江苏的第一家藏书楼是盐城藏书楼,1901年夏由盐城县令刘崇照捐款数千元创设,购入上海出版的“各种新书”,“以备合县士民借观”。
江西省最早的藏书楼是高安县的藏书公所,1901年11月由当地绅士发起,当年底开办。
江、浙、皖、赣四省是明清两代的人文荟萃之地,清朝人才更盛,历届乡试会试,进士多出于此。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这里又是主要传播之地;故1901年新思潮重新涌动,藏书楼首先出现在这一地区。
藏书楼的另一个比较集中的地域是同样得风气之先的广东与福建。1901年,福州知府程听彝发起鳌峰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