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高二学生 学科:语文 2.课时:一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①熟读诗文,了解诗文大意。? ②回忆怀古诗《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背诵整首词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用典”“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词的语言之美,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用典”“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背诵整首词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三、教学方法 综合导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桂枝香·金陵怀古》是王安石极具代表性的一篇作品,其中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手法是本词学习的重点,因此针对这个重难点,我在学生课前预习阶段就将王安石写作本诗的背景做了简单的介绍,先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从情感入手,让学生探讨诗文的表现手法,带动学生赏析。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PPT第一页) 猜谜语: 谜面:有一座城市,被称为“江南佳丽地,六朝帝王都”打一城市名。 明确:谜底:金陵(南京) 南京,孙中山说,它是一座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势易守难攻。因此也经常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但是在这建都的王朝大都短命而亡,这是困扰许多历史学家的一个谜团。文人到此,也都发些喟叹,留下些笔墨。像我们熟悉的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这样的作品。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王安石的脚步一起走近金陵,学习一下他的《桂枝香·金陵怀古》,首先让我们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桂枝香·金陵怀古》) 二、出示教学目标(出示PPT第二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背诵整首词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用典”“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词的语言之美,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用典” “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背诵整首词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之前已经学习过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怀古诗,对本课的文体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历史课上也刚刚学完王安石变法,对王安石在金陵期间的心态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些都有利于他们领会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高二的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高一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也有浓厚兴趣。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讨论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效果分析 这首词是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写得一首怀古词,既有欣赏自然风光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奢侈生活。是对当道者的警醒)以前也学过类似的怀古词,而且课前师生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背景简介、作者简介、文本的课前梳理以及难点的整理)。所以在课堂的设计上,我始终立足于文本和学情,在问题的设置上由浅入深,在讲授中深入浅出。以读带文,让读贯穿课堂的始终,努力做到了学生们的收获也都是在思考后获得,在相互的的交流中和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既收获了知识和技能(借景抒情和用典的手法的赏析和知识的迁移),也在反复的诵读感悟中体会了作者的情感,达到了情感的共鸣。并且当堂成诵。综合来说。我对这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任何一节课都是有遗憾的。 1、由于课堂容量大,以至于时间上有些紧张。使得各环节过于紧凑,有些环节流于肤浅,学生讨论很到位,却能给孩子们多一些展示机会。 2、诵读形式的多样化仍需加强。在赏析时虽然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范读和齐读,但是缺少配乐诵读。尤其是过多的重视了齐读,不但不能读出诗词的美感,亦不能很好地体会出诗词的情感,不如放手让学生自由诵读,在反复诵读中逐步理解诗词。 教材分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高中语文教材选修《唐诗宋词》中王安石的一首宋词。全词上阕写景。“澄江”、“翠峰”、“ 征帆”、“酒旗”、“彩舟”、“鹭起”,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金陵晚秋图。下阕通过怀古,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奢侈生活。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则是对当道者的警醒。这首词语言苍劲,意境开阔,摆脱了当时绮靡词风的影响。在艺术风格上摆脱纤细、绮靡的词风,“一扫五代旧习”,有着极大的独创性;在意趣和识度上,一反千古 谩嗟荣辱的悲叹,站得高,看得远,隐喻现实,寄兴遥深,所以被推为金陵怀古词的绝唱。 评测练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