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作者乡愁,品味作者乡愁。
2、品味语言美,在学习美的语言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作者情感;
2、品味作品的语言美。
教法选择:
1、诵读法。在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
2、点拨法。通过点拨关键句、优美的句子,体会语言美。
3、讨论法。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达成共识,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同人听雨有着不同的感受,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在雨中听到了喜悦;“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辛弃疾在雨中感受到了悲壮。你们听着外面的绵绵春雨,想到了什么?余光中听雨,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文本
1、师范读文本第五段,带领学生进入“雨中”。
设置问题:本段余光中调动哪些感官来描写雨?
2、品读美文,体验“听雨”感受
让我们围绕“听雨”,来品读第7—12段,具体体验作者对听雨的丰富而复杂的感受。请每位同学都选取自己最有感触的一段或几句话,投入地读。
例1: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感悟:李清照《声声慢》里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黄昏时分,空院子里很寂静,细雨很小,可是打在梧桐上点点滴滴却那么清晰,更突出了寂静、寂寞、凄凉的感觉。
这个“滴”,这个“打”,最能表达情感的。
而情感又是层层加深的,由“凄凉”“凄清”,“凄楚”,远离大陆,只能在岛上回味听大陆的秋雨,更添了一层“凄迷”惆怅了。
(重音放在“滴”“打”“凄凉,凄清,凄楚”“笼”“凄迷”。)
例2::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感悟:余光中是游子,他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和那个“亡宋之痛”是很相似的,也是最沉痛的。
余光中回忆道:“我出生在南京,为了逃避战争,我和母亲仓惶告别南京,也告别整个大陆。这一别就是半个世纪。到2000年的时候,我才重回石头城(南京别称)。后来我从台北又到美国,到了一个我完全陌生的社会和文化之中。乡愁对于我就是一种记忆。”
(再听雨声,沧桑哀痛之感不免油然而生。这里语速应逐渐减慢,“江阔云低”、“亡宋之痛”更应放慢语速,表现的是人生不同阶段听雨的感受。放慢就更能突出这种情感。)
例3: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舐舐那冷雨。
感悟:这一句节奏舒缓,情调忧伤,语言优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满地是江湖”运用夸张和比喻写出了雨季之长,雨量之大。“下肥了嘉陵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写出了嘉陵江的广阔。“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用了同感的手法,表现雨景中布谷声给人带来的忧伤、惆怅之感。
三、结合文本,体验文化的乡愁
1、余光中写雨有绵绵春雨,也有潇潇秋雨;有大陆雨,有台湾雨,也有美国的雨,为什么都离不开一个“冷”字?
“冷”有几层含义:
(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
(2)表现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凉。
作者将景情完美结合,道出了无尽的乡愁。
2、余光中曾说:“我左手可以写诗,右手可以写散文,但无论什么,都离不开 ‘乡愁’这一主题”。他曾写到:《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结合本诗,分析产生乡愁的原因,仅仅是地理上的“独在异乡为异客”吗?结合自身实际,分析“我的乡愁”。由此可见,乡愁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
3、快速阅读以下几段,找出余光中更高层次的乡愁。
第1段:那冷雨里有余光中___________。
第4段:那冷雨里有余光中___________ 。
第5段:那冷雨里有余光中___________ 。
第6段:那冷雨里有余光中___________ 。
第13段:那冷雨里有余光中___________ 。
学生交流,确定用最贴切的语言来形容。
一个读书人的乡愁是把空间加上去,乘上时间,乘上文化的记忆,乘上沧桑感,这种乡愁就是立体的。对于个人只有小小的回忆,几十年而已,但是整个民族有几千年的记忆,那些记忆变成典故,变成神话,变成历史渗透在你的精神里,你走到哪儿会带到哪儿,所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物理_超重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一轮复习)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美术_美在民间—剪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美术_美在民间—剪纸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语文_荆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高中语文_荆轲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ppt
- 高中音乐_生命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高中音乐_生命之歌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ppt
- 高中化学_二氧化硫的性质探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听听那冷雨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语文_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6).doc
- 高中语文_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课件设计(精选5).ppt
- 高中语文_远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远方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体育与健康_各种发展速度跑的练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体育与健康_生命之美在于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体育与健康_生命之美在于运动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