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技巧。 2、.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妙处。 (二)、过程与方法: 4、反复阅读重点段落,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5、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6.、通过主人公身上的亮点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面临逆境永不放弃的精神,使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感触和认识。重点、难点: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技巧;掌握刻画人物的手法学习方法:设计若干问题,带着问题品读文本。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显得何其重要,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得以永恒。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精神。 (二)预习反馈:
1. 苔藓(xiǎn) 掺酒(chān) 出殡(bìn)
冷酷(kù) 一幢(zhuànɡ) 瞥见(piē)
枯萎(wěi) 蹑手蹑脚(niè)
2. ①虽刚刚是初冬,可是一场早雪下来,窗槛(jiàn)外已是一片苍白,而门槛(kǎn)里的室内温度却依旧宜人。
②转过十字路口,面前是一条深深的巷(xiànɡ)子,天已漆黑,行走其间如同在巷(hànɡ)道中穿过一样,寂寥、阴森而又可怕。
(三)简介作家及其创作情况: 欧·亨利(1862—1910),美国作家,以其众多的作品及作品的巧妙构思和幽默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誉,成为美国独树一帜的杰出短篇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其代表作为《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四)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开端(第1至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五)探讨情节特点,设计以下问题: 1.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明确: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2.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使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小说巧妙的构思。 3.贝尔曼的去世是否有些突然?作者在前文做了哪些铺垫?结合课文回答。
明确:不突然。(1)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2)老头性格暴躁,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凶狗;(3)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
(六)探讨人物形象,设计以下问题:
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回答下列问题: 1.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有三处,找出来试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刻画用了什么手法? (1)老贝尔曼是住在楼底下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曲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都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以外,几年来都没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他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明确: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他生活失意又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 (2)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生物_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一轮复习)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美术_美在民间—剪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美术_美在民间—剪纸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语文_荆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高中语文_荆轲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ppt
- 高中音乐_生命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高中音乐_生命之歌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ppt
- 高中化学_二氧化硫的性质探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化学_二氧化硫的性质探究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地理_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2).doc
- 高中语文_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课件设计(精选5).ppt
- 高中语文_远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远方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体育与健康_各种发展速度跑的练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体育与健康_生命之美在于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体育与健康_生命之美在于运动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ppt
- 高中数学_《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课件设计.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