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远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远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级部 语文 教案 编 号: 课 题: 《远方 》 授课时间: 所 导 课 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借思维导图,梳理行文脉络,整体感知文本 2、解答疑难点,合作探究,细品文本 【重点难点】 品读语言 一、导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是我们每个人心底的渴望,是牵引我们前行的梦想。那远方究竟是怎样的?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许达然先生的《远方》。 二、绘结构美 课下同学们已经进行了自主学习,找到了每一段的中心句,并将中心句进行了组合归类,将文章分成了三部分,并绘制了每一部分的思维导图,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 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发现这篇文章与其他的励志文章不一样,通篇没有热血沸腾的慷慨陈词,只是在客观地呈现远方的美丑,冷静的分析远方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最后对如何抵达远方提出了建议,至于要不要去远方,选择权在读者自己。这也正是本文独特的价值所在,正如文学评论家郭枫说的,许达然的散文“独树一帜地放射出理性的光芒,散发出浓郁的诗意”。 三、品细节美 浓郁的诗意我们能感受的到,理性的光芒却是要通过分析才能体会到的。这篇文章中的很多语言看似矛盾,甚至前后相反,乍一看满头雾水,仔细分析之后才能如梦初醒,所以,我们需要仔细咀嚼这些语言,咂摸其中的味道。 同学们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归类一下,就是对文段内容不理解,对文本中的句子不理解,对主旨的不确定。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 1.第六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六段是第五段思路的承续。古老的印度民族着眼于山的凛然,因对山的恐惧将山视作恶的远方,从而感觉无助,进而孕育出悲观的思想。但是屈原、拜伦等人却更多的看到了山的悠然,从而将其视作美的远方,是灵魂的安慰。作者举这个例子,还是想说远方的美丑是人根据自己的好恶附加到远方身上的,是人制造出来的,远方实际上只存在于人的心里。 2.第八段如何理解? 东方曾经是西方人的梦魇,也曾经是西方人的天堂,这段是承续第七段而来,不同的民族制造出不同的远方,东方一直是那个东方,但是在西方人的心中,却有人把它想象成美的天堂,有人也把它视作梦魇,是令人恐惧的丑的远方,但是无论美丑,他都值得人去探索,去追寻,所以,有人抵达东方,当他亲眼看到的那一刻,即使他所见到的跟想象中的不一样,但是他依然激动,因为他终于抵达了“心里的远方”。这时候,即使两手空空,他的心里依然有收获,也就是说,远方给人的更多的是心灵的慰藉。 3.为什么全文引用《茵梦湖》?如何理解“小孩子期望自己长大,而可以无羁地去远方的梦土远游。这虽是小说里天真的对话,其实也是真实人生的写照。” 找一男一女来读这一段对话,引导学生去感受莱因哈特听到伊丽莎白回答时的心理活动。 当莱因哈特憧憬远方,并把这种憧憬分享给伊丽莎白时,伊丽莎白想的更多的是她的妈妈,妈妈也去,妈妈会哭的。也就是说,梦想很美好,但是也会遇到很多阻挠,这种阻挠可能来自外界,但最终是来自我们自己。 事实也确实如此,伊丽莎白最终弄因为妈妈的原因,因为生存的原因,嫁给了她不喜欢却有钱的庄园主,放弃了对梦想的追寻,当远方让位给了生活的苟且,当她在茵梦湖畔再遇到昔日的爱人莱因哈特,她只能亲手将他们的爱情沉到莱茵湖底。 这也就是虽然是小孩子天真的对话,却是真实人生的写照的含义。在真实的人生中,成年人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如甘英对大海的望而却步,如 他们所受到的牵绊跟伊丽莎白一样,他们最终的抉择常使人感到惋惜,不是因为他们追而不得,也不是因为他们梦想破灭,而是因为他们主动放弃了追逐的权利。 4.作者为什么说“你,人生旅程上的英雄,有一天也会在远方的微笑里倒下——那不是悲剧,那是命运。” 如何理解悲剧呢?用余秋雨的话说“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悲剧也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英雄的悲剧结局让人哀叹,却也让我们肃然起敬,如我们经常说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当他在乌江自刎的时候,我们感觉他做出了壮烈的举动,他的行为给人以崇高之感,但是当远行的英雄倒在路上,作者却说不是悲剧。为什么?我们再以项羽为例分析,项羽的悲剧性结局是有原因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些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这种悲剧性结局是可以逆转的,但是命运呢?命运是无法操控,无法避免的。所以,这里,作者是想告诉我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