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尺谱概论 (4)服装艺术造型设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首先介绍一下昆曲的记谱形式。由于昆曲是戏曲,所以曲谱也分为两种, 一种是供创作者 使用的文词格律谱,一种是供演唱者参考的宫谱。 文词格律谱又称词谱或者宫调谱,习称曲谱,主要记录曲牌的体式。按宫调或者十二律吕对 曲牌进行分类,在每一曲牌中详细标出全曲的句数、用韵位置、板式、正字、衬字,每句的句 法、字数,每字的平仄等。如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明末清初李 玉《北词广正谱》等都是北曲格律谱。南曲格律谱有沈璟在蒋孝《南九宫谱》基础上编成的《南 九宫十三调曲谱》、冯梦龙的《墨憨斋曲谱》、沈自晋《南词新谱》、徐于室和钮少雅《南曲九 宫正始》、明末清初张大复《寒山堂曲谱》、吕士雄《南词定律》、王正祥《新定十二律昆腔谱》 等。 宫谱又名字谱或者笛色谱,俗称工尺谱。又分“清宫谱”、“戏宫谱”和 “身宫谱”三种。 清宫谱:按宫调记录曲牌,列出每一曲牌的整体和变体,如《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或者按照 戏的一折或一出为单位,只出宫谱,不录宾白,如叶堂《纳书楹曲谱》《粟庐曲谱》。戏宫谱: 就是在清宫谱的基础上,加入宾白,如《遏云阁曲谱》《六也曲谱》《集成曲谱》等。身宫谱就 是兼录表演身段的宫谱,是提示舞台动作身段谱和宫谱的合成本。 (一)现存乐谱 昆曲存有众多的以工尺谱形式记录下的乐谱,包括整出、零折和曲集三类,据《中国音乐 书谱志》记载,清代至民国年间共计约有1071 种昆曲曲本,其中比较重要和有影响的有以下几 种: 1.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清]允禄、周祥钰等编,1746 序。 2. 《吟香堂曲谱》,[清]冯起凤编,1789 年序,清乾隆间刊本。 3. 《纳书楹曲谱》,[清]叶堂编,1792 年自序。 4. 《碎金词谱》,[清]谢元淮,1844 年。 5. 《遏云阁曲谱》,[清]王锡纯编,同治九年序(1871 年)。 6. 《天韵社曲谱》,[清]吴增祺辑,光绪七年(1881)吴氏抄本。 7. 《昆曲粹存》,昆山东山曲社编,殷溎深订谱,1896 年订谱,1911 年出版。 8. 《六也曲谱》,张怡庵编,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上海朝记书庄原版,校经成记发行。 9. 《集成曲谱》,王季烈、刘凤叔辑订,1922 年抄本;1931 年商务印书馆。 10. 《昆曲大全》,张怡庵辑,1925 年世界书局石印。 11. 《与众曲谱》,王季烈编,1940 年合笙曲社影印本;1947 年商务印书馆。 12. 《粟庐曲谱》,俞振飞辑,1945 年。 13. 《振飞曲谱》(简谱),俞振飞编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年。 14. 《谷音曲谱》,北京昆曲研习社编(内部流通),1996 年。 (二)谱字、音高与谱式、谱字与律吕的对应关系 由于昆曲的盛行及出现乐谱的年代正处于工尺谱盛行的清代,因此,昆曲工尺谱的谱字与 琵琶工尺谱的谱字相同,以“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为基本形态,“合四一”分别是“六五乙” 的高八度,“上尺工凡”等字的高八度,可将谱字的末笔上挑,如“工”、“上”等,或在谱字 旁加“ィ”;低八度则将谱字的末笔下拽,如“上”、“尺”等。昆曲工尺谱有也分正体和手写 体两种形式,在谱字形态上略有不同。 昆曲工尺谱采用以“上”字为调首的首调体系。昆曲以曲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并以笛色来定 调,因此,工尺谱字本身只表示相对音高,而其绝对音高是不定的,要靠对乐曲用调的标识来确 定。在没有明确乐曲的用调之前,各谱字的相对音高为: 合 四 一 上 尺 工 凡 六 五 乙 sol la si do re mi fa sol la si (三)书写格式 昆曲工尺谱的谱式一般都是将谱字记于唱词的右侧,但谱字的书写方向有所不同,可分有 三种类型:[谱式例证] (1)谱字与唱词平行,自上而下直行竖写,称“一炷香式”,如《九宫大成》、《纳书楹 曲谱》; 0 (2 )谱字自左向右与唱词成90 角横写,如《遏云阁曲谱》;“一字式”“横书式” 0 (3 )谱字自左上方向右下方与唱词成45 角斜写,俗称“蓑衣式”,如《粟庐曲谱》、《集 成曲谱》、《与众曲谱》等手写影印本的乐谱多用这种格式。 (四)宫调体系(工尺七调) **正宫调和小工调的命名由来 关于这个问题,陈泽民先生有比较详尽的论证。他在《近代工尺谱中“正宫调”、“小工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