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糖尿病的治疗
7.1饮食治疗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本疗法, 无论对哪一型糖尿病, 适当控制饮食、坚持运动锻炼都
可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从而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7.2运动治疗
长期有规律的科学性活动或体育锻炼也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 适宜的运动可以
配合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的糖尿病控制。 目前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已经证实,
运动疗法在糖尿病防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7.3 口服降糖药治疗
1、 概述
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目前批准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促 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a -糖苷酶抑制剂、双
胍类药物和格列酮类药物)。上述药物降糖的机制各不相同。促胰岛素分泌剂刺激胰岛素分 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水平。双胍类药物主要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 还可能有延缓
肠道吸收葡萄糖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a -糖苷酶抑制剂延缓和减少肠道对淀粉和果
糖的吸收。格列酮类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减少胰岛素抵抗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2、 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和联合用药
(1)决定降糖药物选择的因素: 肥胖,特别是向心性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决定因素, 因此也是选择降糖药物的重要参考指标。 其他决定药物选择的因素包括药物是否在市场上供
应、副作用、过敏反应、年龄及其他健康状况如肾病和肝病。
因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的疾病, 多数患者在采用单一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都可出 现治疗效果的下降。因此常采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如口服降
糖药物的联合治疗仍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可采用胰岛素与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 三
种降糖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虽然可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血糖, 但这种联
合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成本 -效益比尚有待评估。
严重高血糖的患者应首先采用胰岛素降低血糖, 减少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危险性。 待
血糖得到控制后,可根据病情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2) 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选择和治疗程序(图 7.3-1 ):肥胖或超重的2型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情况下, 应首先采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类降糖
药物治疗(有代谢综合征或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应优先选用双胍类药物或格列酮 类,主要表现为餐后高血糖的患者也可优先选用 a -糖苷酶抑制剂。)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
物间可联合用药。如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可加用或换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如在使用胰岛素促分
泌剂的情况下血糖仍控制不满意,可在口服药基础上开始联合使用胰岛素或换用胰岛素。
(3) 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选择和治疗程序(图 7.3-1 ):非肥胖或超重的 2型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情况下, 可首先采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类降糖药 物或a -糖苷酶抑制剂。如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可加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有代谢综合征或伴
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优先选用双胍类药物或格列酮类, a -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于无
明显空腹高血糖而餐后高血糖的患者) 。在上述口服药联合治疗的情况下血糖仍控制不满意,
可在口服药基础上开始联合使用胰岛素或换用胰岛素。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
图7.3-1 2型糖尿病的治疗流程
7.4胰岛素及类似物治疗
1、概述
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患者维持生命和控制血糖所必需的药物。 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
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多数患者在糖尿病的晚期却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 水平以减少糖尿病急、 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 以往,人们担心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 胰岛素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但在 UKPDS研究中,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
的患者组与其他药物治疗组和主要以饮食控制的对照组相比, 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性
并没有增加。因此,胰岛素目前仍被当作使 2型糖尿病患者达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 段。目前通过皮下注射速效或长效的胰岛素尚不能模拟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生理学曲线, 尽管如此,通过适当的饮食控制, 运动和调理及自我血糖水平监测, 至少一日两次用各
种长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或便携式胰岛素泵输注可以获得满意的血糖控制。
2、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正常人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素分泌和餐时胰岛素分泌。 基础胰岛
素分泌占全部胰岛素分泌的 40%?50%,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调节肝脏的葡萄糖输出速 度以达到与大脑及其他器官对葡萄糖需要间的平衡。 餐时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为抑制
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促进进餐时吸收的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
(1) 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替代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因体内自身胰岛素分泌的
绝对缺乏,基本或完全需要靠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来维持体内血糖的代谢和其他体内需要 胰岛素的生命活动。因此,无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附测试量表及评分细则).docx VIP
- HG-T 3866-2008 硫化橡胶 压缩耐寒系数的测定.pdf VIP
- 2025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pdf VIP
-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共25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中电联定额〔2015〕162号对于前期工作费等费用标准的的通知.docx
- 履带吊租赁合同.pdf VIP
-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课件—06中国馔肴文化与特色筵宴设计.pptx VIP
- 呼吸内科病案分析.ppt VIP
- 肌骨康复:腰痛康复PPT课件.pptx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