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幸福的班级德育.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 制度 精神 ——走向幸福的班级德育 【摘要】 现代校园内最缺的是“德”,所以解决好校园德育建设必将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头等大事。 【关键词】 班级 德育 教育 一、问题回放 【大事件 报道摘要】 1、教师节刚过,一位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就倒在了自己的办公桌旁,他被自己的学生以猝不及防的方式割喉咙杀害,而起因仅仅是一个手机。————请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长远战略被重视了吗? 2、2008年10月28日晚,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内,正准备上课的副教授程春明被一名大四男生砍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请问“一日为师,众生为父”的严肃校训去哪了呢? 3、2013年高考途中,一母亲为了护送孩子去高考,途中发生不幸,母亲当场死亡,而孩子还是毅然走进高考考场。————请问“百善孝为先”的严肃家训去哪了呢? 4、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第一个去轮奸女孩杨某某,其母梦鸽还百折不挠地为其作无罪辩护。————请问“道德在法律面前可以因金钱权势而改变?” …… 【小事件 亲眼所见】 1、我校一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男生和一女生在互传纸条,上面写着竟是情情爱爱的话语。 2、我教的3班,一学生奶奶开学的时候经常来我办公室诉苦水说,孩子的妈妈离家出走,孩子是她一手拉大的,但现在孩子大了却不听话,经常要骂她,还偷偷摸摸到家里拿钱。 3、每到周五放学的时候,校门口就挤满了接送孩子的父母。也就在这个时候,校门口的垃圾,口水就满地都是。不仅有大人乱扔乱吐的,还有学生乱扔乱吐的。 4、据学校扫厕所的阿姨反应,学校的男厕所每天要打扫好几回,过不了一下又满地都是小便和脏纸巾。 …… 二、校园德育缺失成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社会文化是指通过报刊杂志、文艺作品、广播、电视等传递的各种信息。它是促使学生社会化的客观条件之一。不良的社会文化也会导致学生的德育问题。一是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对学生进行教唆、引诱,使学生的德育行为失之规范;二是某些低级、庸俗的社会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学生盲目模仿资本主义颓废派的穿着打扮,哼唱低级庸俗的下流小调,盲目模仿影视中的打斗、凶杀、色情行为;三是网络环境的不良影响,致使学生迷恋网吧,成天上网聊天、游戏,特别是一些不法网吧经营者为了牟取暴利,还传播一些色情、暴力的图片和文字。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处于某种不良环境,耳闻目睹社会消极的反面现象,久而久之,误认为黄、赌、毒以及坑蒙拐骗抢等违法犯罪行为是社会的主流,甚至是非不分,从而形成扭曲的思维坐标。因此我们有的教师深有感触地说:“五天的学校教育,抵挡不住一个双休日”。 (二)家庭的不良影响是导致学生德育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家长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投机行为,低级庸俗的生活作风,甚至违法犯罪活动,使其子女耳濡目染,有的家长甚至还给子女灌输整人害人、损人利己的思想和手段,使孩子潜移默化,上行下效。此外,一些家长对子女放纵护短,娇生惯养,使之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称王称霸的个性品质。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粗暴,对子女动辄就拳脚相加,孩子为免遭皮肉之苦,采取哄骗办法以求平安,更有甚者,与家长产生敌对情绪,弃家出逃。 校园德育的形式化补救 (一)校园德育把孩子当成“美德袋” 案例1: 某校曾举行过一个“德育伴我行”的活动,学生纷纷举着自制的小旗上街宣传道德规范知识,结果是活动一结束,校园里小旗满天飞。 案例2: 3月5日学雷锋,学生上街募捐,本是好事,但为了完成任务,募捐成了强制行为,搅得过路人不胜其烦。 案例3: 重阳节,学校就做了德育教育,安排学生代表帮敬老院打扫卫生,陪孤寡老人聊天等。 试想这种“参加”在很多情况下是被动的,留于形式,毫无时效可言。在这类活动中,教育者为了学生安排好活动的一切,包括认识活动过程和结果,实践活动的内容、手段、时间、地点、空间等,全然不顾活动过程的组织引导、内涵提炼和评价内化,学生犹如“例行公事”。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不是主体,学生的“参与”只是一种“客体参加”。这种被动性、统一性的德育活动,没有将品德养成看成是学生主动内化的过程,只能导致德育的低效或失效。 (二)校园德育统一规划 案例1: 每隔两个月,学校就大规模组织学生在操场上,对学生的行为,道德进行规范。作为小学生“要……,应该……”“禁止……,不许……” 案例2: 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都要讲关于像:雷锋、焦裕禄等名人的事迹,然后加上一句:同学们你们是21世纪的主人,所以要心胸开阔,互相团结,要为共产

文档评论(0)

132****5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