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初中语文_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愚公移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字词句的意思,疏通文意,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抓住课文的主要环节,理清文章思路,形成整体印象。 4.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愚公和智叟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愚公其人其事。 2.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常说“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生活的道路有千万条,但是不管哪一条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和坎坷。面对这些荆棘和坎坷,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看看你能否得出答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2课《愚公移山》。 二、检查预习 1、扫除字词障碍。上课前,我们已经布置大家充分学习本课文言字词。下面我们就检查一下。请大家拿出本课导学案。第一页,一到七题,分别找七位同学来回答。 2、回顾关于寓言的文体知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个别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2、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 四、再读课文,探究学习 1、我们说“事在人为”(板书),谁移山呢? ——愚公、子孙三人、遗男。 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能否找出来读一读? 其他人对待移山的态度如何? 3、其妻和智叟是否一条战线的?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二者不同:对愚公的称谓语气(君和汝)、表达方式(一个陈述客观事实、一个夸大其词:丘和毛、山和土石)、评价关注点(甚矣,汝之不惠!残年余力、其……一个重在关心如何解决问题,一个重在讥讽打击和论证无法解决问题)。总之,一个尊重,一个轻视。 提示:从其妻的尊重和关心,及《富贵不能淫》中“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看出其妻应是支持移山行为的。 总结:这两句话,句式相同,内容相近,但表达的语气、感情却全然不同。其目的也全然不同。 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带有关心的语气:“凭您的力气,还不能削平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这是很合乎情理的疑问。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 智叟的话说得过于夸张,带着讽嘲的意味;“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由此看来,智叟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的,跟愚公的妻子的“献疑”有所不同。 二人对情节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前者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的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笑而阻之,引起愚公的反驳,由此过渡到神话结尾,才显得自然合理。 再次齐读文中对此二人的描写,体会不同的情感。 即兴辩论 既然愚公的行为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为何智叟要讥讽愚公? 你觉得愚公愚不愚?(辩一辩)——知人论“事”(板书) 愚蠢:山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路远(运于渤海之尾,寒暑 易节,始一反焉)、人少且战斗力不强(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工具简陋(箕畚)……困难远大于能力,目标太遥远、于己无利。 不愚蠢:移山动机强烈:痛感迂塞之苦; 移山目标明确: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移山(结果)预设合理:虽我之死……何苦而不平?(简单的加减法,“而”……却充满辩证意味。)——有此思维水平的人怎么会笨呢? 总结:愚公和智叟的辩论反映了对待困难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智叟是逃避困难的代表,他之所以说愚公“愚”是因为看问题的视角不同,他是从眼前小利、一己之利,而非从长远大义和彻底解决问题方面着眼。而愚公则是迎难而上的代表,他具有:①艰苦奋斗精神;②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③发展变化的观点。(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六、探究精神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灵魂”两部分,“身体”就 是寓言故事,“灵魂”则是它的寓意。——愚公精神(板书):坚定信念、英勇无畏、坚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埋头实干。 七、板书设计 移山 愚公 (坚持主持) 智叟(反对讽刺) 子孙三人(主动支持) 遗男(主动支持) 夸娥氏儿子←天帝(主动支持) 其妻(主动支持) 愚公精神:坚定信念、英勇无畏、坚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埋头实干。 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 2、创编故事片断(参考题目): (1)运石途中 (2)山神告状 (3)移山之后 结语 千百年来,愚公精神激励我们的先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科技飞速进步,社会日新月异发展。从毛主席的社会制度变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