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融汇古今成一统#8195;端严中正意醇和
打开文本图片集
杨沂孙(1812—1881),字子与,号咏春,晚署濠叟,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三年举人,官至安徽凤阳知府。治周秦诸子,究小学,工书法,尤以篆书最为著名,融汇古今,承上启下,自开面貌。著有《文字解说问伪》、《石鼓赞》、《管子今编》、《庄子正读》、《观濠居士集》等。
清朝雍、乾以降,文字狱甚烈,政治、文化上的高压致使治学之风由经世致用之学转为考据之学,并带动了文字学、金石学的迅速发展。反映到书法上,文字学的复兴促成了篆书的回归,以清初王澍为发端,钱坫、洪亮吉、孙星衍、张惠言等继其后,一大批学者及文字学家参与到篆书的创作实践中。学术的规范与学者的理性,使他们谨守传统,考究篆法,基本上承续李阳冰“玉箸篆”风格,以匀称规整、婉转流畅为极则,表达出对篆书“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的礼、法的追求,呈现出风格面貌上的趋同。而金石学的兴盛,使得包括碑版摩崖、钟鼎彝器、墓志造像、砖瓦陶文等在内的金石材料成为书法家取法借鉴的对象。这也直接催生了有清以来篆书大家邓石如的出现。邓石如篆书从李阳冰、石鼓文筑基,融合汉碑气象,广收博取,开创出笔势酣畅、气魄雄伟的独特风格,一举打破了王澍一派的笼罩。这种转变与朴学学风相呼应,立刻受到社会的认同和传播,形成了“邓派”新风风靡天下的局面。
成长于道、咸之际的杨沂孙,在问学与书法上自然主要受到时代和时风的影响。杨沂孙早年求学于著名学者李兆洛研习诸子和小学,在文字、训诂方面用力颇勤。而杨沂孙篆书方面的师法,则首推邓石如。对此,他在《跋邓山民楹帖》中有明确的表述:
余年二十知好山民书,盖于毗陵先辈习闻诸论,又私喜习篆,故知之独早。其时吾苏无人称之者。道光丙午,山民子守之来虞,益得见其墨迹而识篆隶门径。……私论山民书当为本朝第一,唯刘文清可颉颃。而篆隶两体刘皆无之,又在布衣,故为独绝也。
这则题跋不仅充分表达了杨沂孙对邓石如的推崇与折服,也透露出他学习篆书的门径在于取道邓石如入手的。通过邓石如进而朔源到石鼓文,构成了杨沂孙篆书风格的基础。此外,杨沂孙对与邓石如同时代的经学家张惠言的篆书亦评价甚高,并将张惠言的“博雅”与邓石如的“宏肆”相提并论。由此可见,作为学者的杨沂孙,虽然在取法上以邓石如为师,但究其秉性涵养,却与身为一介布衣且性格疏狂、颠放不羁的邓石如大为不同,显示了和张惠言等人更近的亲缘,表现出更多的温和、端庄与醇雅。
而杨沂孙对邓石如风格的真正突破则在于其对金文的学习和化用。篆书的发展,从商周籀文大篆到秦小篆到汉篆,一步步朝着实用和秩序化的方向演进,并在汉代以后逐渐走向衰退。作为文字学者和书法家的杨沂孙很清晰地看到了这种趋势,在其68岁时所作长达1040字的韵文《在昔篇》中,他问津讨原,独发己见,对篆书的衰落与中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秦皇蔑古,李斯献媚。小篆肇兴,籀书乃废。但尚匀圆,日臻茂美。古意渐漓,真形无几。……汉袭秦法,同文海内。隶遂通行,篆益矜贵。……魏晋唐宋,承之弗坠。《篇》《韵》迭兴,形义渐晦。……篆法之衰,将二千岁。嘉、道之朝,诸贤竟采。……窃谓古文,存乎彝器。纪功追享,誓盟约剂。……唯此吉金,亘古弗敝。得而玩之,商周如对。……
对于篆书日益“古意渐漓,真形无几”的衰退局面,杨沂孙深刻地指出必须上朔于三代鼎彝吉金来振兴篆书的发展,而这也是指导杨沂孙篆书变革出新的思想根源。
与大多数书家直接取用金文的字法结构不同,杨沂孙在对金文的借鉴上亦显示了他的慧心独到之处。其一是融合商周金文古朴静穆、端严整饬的整体风貌。这种融合特别在杨沂孙晚年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充分,朴厚娴静、不饰浮华的气息充盈其间。其二是结构特点上对商周金文的借鉴。商周金文大多形态整饬,字形方整。杨沂孙在学习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吸收了这种特点,并将其逐渐强化和固定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具体表现在,化小篆修长的体势为方形,在横竖线的搭接上也大多化曲为直,基本上形成了以方为体、以圆为用的面貌。虽然,对于这种外形上的方直是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ERP,MES统介绍.pptx VIP
- 2025安徽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校园招聘48人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DL_T 2577-2022 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检修规程.docx VIP
- 新文科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课程的人工智能融合与教学改革探索.docx VIP
- 《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通用技术条件》TCFA 0062 — 2024.pdf VIP
- 2025安徽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校园招聘48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精选).doc VIP
- 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三级)直播销售技巧与策略.pptx VIP
- 水厂运行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doc VIP
- 水厂运行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