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学案-专题五-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doc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学案-专题五-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课 标 阐 释 时 空 构 建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双百”方针的含义及曲折发展,掌握“二为”方向的含义、意义及取得的成就。 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5页 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1.背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 (2)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3)国家面临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的迫切任务。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内涵: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意义: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5.成果 (1)文学:《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谁是最可爱的人》《林海雪原》《雷锋之歌》等。 (2)电影:《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早春二月》《李双双》《五朵金花》等。 (3)戏剧:《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等。 (4)歌舞: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艺术精品。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1.背景 (1)导火线: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 (2)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发展,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2.表现 (1)红卫兵组织“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除“四旧”。 (2)在江青等破除“文艺黑线专政”的鼓噪下,抹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 (3)许多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受到批判,大批文艺工作者受到迫害。 (4)“样板戏”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戏”成为当时文艺状况的真实写照。 3.后果: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三、文化事业的繁荣 1.背景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1979年,中共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2.表现 (1)改革开放后的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2)文化艺术奖项的设立,如“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eq \a\vs4\al(细微点拨) [图解识记] “双百”方针 [思维点拨] “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在艺术和学术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双百”方针是团结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情感纽带,是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的政策依据。 [易错提醒] “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中的“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适用领域分别是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有区别,后者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与鲜明的阶级对立;而前者主要体现为学术问题的全面发展,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 [学习思考]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教材P83) 在内容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在文艺创作方针上,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第一次高峰。 [易错提醒] “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干扰。 [唯物史观]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同时期文艺方针政策产生的影响,认识文艺事业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双重作用,体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思维点拨]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习思考]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遭到怎样的摧残?原因是什么?(教材P84)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劳动,遭到政治批判,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文艺作品遭到封杀,仅留下八个“样板戏”,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及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6页 探究主题 “双百”方针实施的经验教训 史料一 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是宣传唯心主义,都是自由的,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 ——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探究点一:史料一中,毛泽东提出了什么样的学术方针,其内涵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 提示:“百家争鸣”。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调动了知识分子积极性,推动了科学技术领域的进步。 史料二 许多部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