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 共 NUMPAGES 页
记一辆纺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张磊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贯穿首尾的清晰线索,层次分明的篇章结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学习本文质朴生动、形象优美、亲切感人的语言;学习文中比喻的修辞方法。
3·学习延安军民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要求:
1·分析课文宜从分析篇章结构入手,用“理解·分析”中的三道题目引导研讨。只要抓住“大处”“细处”“深处”三种着眼点就比较容易摸清作者思路。
2·多朗读。
3·研读精彩片段,指导学生精读。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篇章结构
2·体会质朴、明朗而优美的语言风格
本文是如何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来描写纺车,抒发对纺车的感情的?
分析: 本文第l节将纺车喻为“旅伴”“战友”,把纺车人格化,突出了纺车与人们的关系的密切、重要。第2节又将纺车喻为“战斗用的枪”“耕田用的犁”“学习用的笔”,既突出了与纺车的亲密关系,又贴切地说明纺车的重要,对革命的贡献,对人民的作用。在第5一10节,将纺车纺线喻为“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不但形似、声似,而且富有艺术感染力。将停着的纺车比作“露出头角的蜗牛”“着陆停驶的飞机”,描绘中渗入了焦急和盼望的心情。写纺车上的线穗子“像成熟了的肥桃”,极为形象地表现出劳动的喜悦。“凯旋的战士对战马的感情”以及“‘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这是以情喻,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喻手法十分高超。
教学难点
1·本文是围绕什么中心来组织材料的?
分析:围绕纺车纺线其乐无穷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
2·末段破折号有什么作用?最后为什么这样作结?
分析:破折号有收束全文的作用,相当于,“因此”的意思;最后一句话既点了题,又是对全文的总结,且意味深长。
3·跟困难作斗争,可以说是艰苦的。“乐”在何处呢?怎样理解这个“乐”呢?
分析:可以从三方面分析。
作者将纺车与中国革命的胜利直接联系起来,充满自豪的心情。延安生产运动,彻底粉碎了敌人妄想困死我们的阴谋。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据地的人,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跟困难作斗争,赢得了革命的胜利,这是最大的欢乐。
纺线劳动本身就有无限的乐趣。作者把在刻苦学习和紧张工作的间隙纺线,看作是一种很有兴趣的生活,纺线时可以产生艺术创作的快感,那纺线时嗡嗡、嘤嘤的声音似和谐、优美的音乐。从锭子上取下穗子,也像从果树上摘下果实。劳动以后收获的愉快,那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更令人感到豪迈快乐的是纺线竞赛。
劳动使人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其乐无穷。为了一个共同的伟大目标,很少有人在劳动过程中为了个人的什么计较,倒是为集体做了些有意义的事情,才感到真正的幸福,同志的友谊,革命大家庭的温暖,把大家团结得像一个人。在劳动过程中,培养了共产主义精神,提高了思想境界,并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4·课文开头、结尾两次抒情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分析:课文这两处都是抒发对纺车的怀念之情,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开头一段抒情是点明题意,拎起引线,开启下文。结尾的抒情,是在对延安劳动生活的回忆之后的再次抒情,并借以对全文进行总结。这里抒发的感情比第一段更强烈、更深沉。这样安排,也便全文前后照应,结构完整、严谨。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分析:《记一辆纺车》这篇文章具有结构紧密、层次分明、感情充沛、想象丰富的特点,写来妙趣横生,记叙十分自然。
文章以一辆纺车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对一辆纺车的回忆,展现了当年延安艰苦而又有意义的战斗生活。线索分明,结构严谨,正是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结尾是对开头的回应,起着重复强调的作用,再一次表达作者对纺车,对延安战斗生活的无限依恋。
6·本文的语言特色。
分析:这篇文章有很浓的抒情味,这种真挚、恳切的抒情味跟语言的节奏感是分不开的。
语言的节奏主要是利用词语的重复和句子的对称而构成的。词语的重复在意思上造成短暂的停顿,声音上因复沓而自然地舒缓;对称的句子不但音节整齐,而且由于声音的回环而形成和谐的节奏,在意思上则往往是前后互相补充的。这种手法在第一段中“想起它”的三次重复,“想起战友”和“想起旅伴”的对称用过以后,下面又多次运用。例如:第4段:“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了一水又穿一水,穿了一年又穿一年。”如果把这几句话改写成“破旧的衣服,也 ‘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总是脏了就洗,破了就补,一件衣服往往要穿好几年。”这样写意思与原文没有什么差别,但原文的韵味却消失了。
用舒缓的语势和音节的回环往复来表现怀念的深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手法。这篇文章运用得很成功。
文中比喻十分丰富,有暗喻、明喻十多处。一些比喻直接表现人对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导学案(教师版) .doc
- 阿房宫赋(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doc
- 哀江南 教案教学设计 _1.doc
- 白杨礼赞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_0.doc
- 包身工 教案教学设计 _2.doc
- 备考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1)(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doc
- 备考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2)(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doc
- 备考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四)(二)(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doc
- 背影 教案教学设计 _2.doc
- 表达交流:直面挫折——学习描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doc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教案教学设计 _0.doc
- 祭十二郎文(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doc
- 祭十二郎文——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doc
- 拣麦穗(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doc
- 拣麦穗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doc
-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一)(人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doc
- 江南的冬景教案6 教案教学设计 .doc
- 敬业与乐业 教案教学设计 _0.doc
- 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名师教案) .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沁园春·雪》《雨说》《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