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童谣导入,复习回顾
1、播放春节童谣,学生跟读,感受欢乐氛围。
这首童谣正是对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描述。今天,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进一步地感受老北京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2、回顾上节课所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回顾所学。
二、品读体味,感受年味
在作者描绘的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学习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重要词语或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精读课文,做好批注,准备交流。
(一)除夕(出示段落)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
(1)人们的活动:“家家赶”“到处”“男女老少都”“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等词语体会
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为了父母延寿。
师: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声的描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华”“鞭炮声日夜不绝”
师: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除夕这一夜,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
2、除夕这天,你是怎么过的呢? 生自由说,出示学生过年时的照片
小结:是啊,热闹的除夕,处处洋溢着喜庆,诉说着团圆的故事。让我们怀着过年的喜悦再来读读这一段吧!
(二)初一
1、“正月初一”与“除夕”又什么截然不同的呢?
课件出示:“铺户……全城都在休息。”
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板书:悠闲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悠闲自在?
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板书:开心
小结: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每个人都在拜年,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总之都没有闲着的,分明都是那么快乐轻松自在。
3、 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轻松自在的感觉。
4、大年初一,你们要先去给谁拜年?(敬老孝亲)
长辈为什么给小孩子压岁钱?(同“祟”音,寓意健康成长)
(三)元宵节
1、我们可以看出在元宵节这天,作者写的最多的是什么?
2、再读课文,把描写灯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交流:
“正月十五……红火而美丽。”板书: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故事。” 一连串的排比,让我们感受到了“灯”的数量多、种类多。
4、同学们在元宵节看了怎样的花灯呢?(生回忆交流)
师:让我们也进入这灯的世界里遨游,感受这份红火而美丽吧!
课件演示:各种灯的图片。
4、小结:我们在这五光十色的灯的世界里畅游,让人流连忘返,难怪老舍先生说课件演示:——“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这的确是美好而快乐的日子”
三、交流探讨,领悟表达特点
1、一个“又”字说明了什么?
小结:春节有多次高潮,作者在写这三次高潮时又抓住最主要的特点来展示了不一样的热闹。
2、作者又是怎样写其他日子的呢?
学生交流,感受作者描写的有详有略,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小结: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详略得当,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特色。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老舍先生用及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抒发了自己对节日、传统文化的认同喜爱,也唤起了我们的春节回忆。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日子,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凝聚,古人也留下了许多描写春节的诗词佳作,大家课下都搜集了哪些呢?(学生分享)
2、除了春节,我国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播放视频),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情感寄托,也产生了不一样的风俗习惯。请同学们用上本文学习的表达方法,写一写我们不一样的传统节日。(按照一定顺序,介绍清楚节日的风俗习惯,抓住重点,突出节日特点。)
《北京的春节》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基础上,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班学生均来自农村,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课文朗读上需要突破。老舍先生在本文中运用通俗的风格和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这使有些学生在朗读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因为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是比较熟悉的,所以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选用了学生春节期间拍摄的一些图片,将文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接,在对比中感悟春节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然后再回到文本具体语句,精读感悟,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