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附件1:惠州学院2016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VIP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附件1:惠州学院2016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件1: 2016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目 录 TOC \o 1-3 \h \z \u 前言 1 一、学校概况 2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3 (一)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3 (二)专业设置 4 (三)学生规模 4 (四)生源质量 5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5 (一)师资队伍 5 (二)教学经费投入 7 (三)教学设施 8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11 (一)专业建设 11 (二)课程建设 14 (三)教材选用与建设 15 (四)本科教学工程 15 (五)实践教学 18 五、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5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5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6 (三)教学质量监控 29 (四)专业评估工作 33 六、教学效果 34 (一)关爱学生 34 (二)毕业与就业率 36 (三)毕业生质量 39 七、实施“创新强校工程”,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彰显办学特色 40 (一)与时俱进,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40 (二)协同育人,探索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41 (三)开拓视野,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开放合作 43 (四)协同创新,有效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和水平 44 八、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46 结语 47 — PAGE 46 — — PAGE 47 — 前言 惠州学院地处全国文明城市、广东省历史名城——惠州市,是广东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本科大学。学校历史可追溯到1946年,其前身是广东省立惠州师范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专科院校,更名为“惠阳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惠阳师范专科学校与惠州教育学院实行联合办学。1989年,与西北纺织学院惠州分院联合办学。1993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惠阳师范专科学校、惠州教育学院、西北纺织学院惠州分院联合办学的基础上,成立专科层次的“惠州大学”。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惠州学院”。2004年5月,获得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2006年11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的理念,坚持质量立学、特色强学、人竞向学的办学理念,牢牢抓住“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创新强校”这一主题,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改革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找到了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不断强化提升。 一、学校概况 学校占地总面积165.0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4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32.3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80%。 图1:校园风光 图1:校园风光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030.40万元,实验室及数字语音室161个,其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教学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教师教育综合技能培训中心1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9.14万册。在职教职工人数1077人,其中专任教师745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0人,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9人,东江学者1人,惠州市拔尖人才18人,“天鹅计划”1人。 学校设有电子科学系、服装系、化学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经济管理系、建筑与土木工程系、旅游系、美术系、数学系、生命科学系、体育系、外语系、音乐系、中文系、政治法律系、教育科学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共17个系(部)。设有东江文化研究院、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电子研究所等25个科研机构,广东省服装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省卓越法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等19个协同创新中心和协同育人平台。设有49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农、文、法、经、史、管、教育、艺术等十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12个。 升本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1项;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21项;获得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获得广东省首批认定的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协同育人平台1个、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技术开发中心1个;获得惠州市工程开发中心2个;获得各级各类政府奖137项,其中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惠州市科技进步奖11项、市哲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e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