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景到情或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人、物、景到情或理 从人、物、景到情或理 ——诗词鉴赏“三步走”方法新探 孝南高中 胡银桥 如何高效鉴赏诗词,至今仍然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大难题, 别说学生,就是我们老师,当一首陌生的诗词摆到面前,如 果不借助必要的“资料”,能独立赏出其中的画意、情理、艺 术表现特色等也是有限得很。究其原因:诗词篇章虽小,但 却是个复杂的“芯片”,集成度很高。要破解它,方法当然重 要,谈鉴赏方法的文章也已经不少,如“吟咏诗韵”“缘景明 情”“知人论世”等等,但总觉得它们谈得太专业、太学术味, 有没有更简单有效更易操作的方法呢? 读诗词和读散体文章目的一样,最终要落脚在对思想感情的 理解和把握上,而要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就不能不研究它的 载体:人、物、景 ( 含征战、狩猎、农耕、娱乐等人类各种 活动的场面 ),这些载体可统称为象,或曰景、景象、景物、 图景等等。诗词中的“人、物、景”已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单纯 的人、物、景了,而是诗人传情达意的工具、手段和载体, 如卞之琳的《断章》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其中的“你”就不再是单纯的“人”了而有了作为传情的载体的 “景”的意味其实诗歌中的人、物、景都具有这种“景”的特征 和功用。人、物、景在“前台”,即诗词的语言文字都直接写 明了,而情、理则在“幕后”,需要读者去品析、领悟,联系 它们的桥梁就是诗歌圈子里常用的、 公认的、较为固定的“意 象”(附着了或曰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而所有 的意象都是以表示人、物、景的名词的形式而存在的,如表 示送别的“长亭、杨柳”等,表愁苦的“梧桐、芭蕉”等,表思乡 怀人“月亮、鸿雁”等。因此,鉴赏诗词,首先要抓名词,次 到意象,再到思想感情。 下面就按这种“三步走”方法,我们一起来试读李清照的《一 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去卩上心头。 第一步,抓名词,先看上片,其中的名词有“红藕” “玉簟”“罗 裳” “兰舟”“锦书”“雁字” “月”等等;第二步,对接常用意象,联 系全词,并关注它们的修饰语动词和形容词等, 就不难看出: 香残、席凉点明季节的同时揭示了时间的流逝,罗裳、兰舟 言明是女子和女子的生活情景, 锦书、鸿雁自然联想到别情, 月满寓意着团团圆圆,以上共同构成了一个闺中女子独处的 生活情境;第三步,推及思想感情,首句从夏到秋,表明了 时间的流逝,二、三两句刻画了女主人公的行动和心理, “轻” 字透出其倍感失落、心事重重、心绪茫然、情感无所依傍、 失神乏力、怅怅若失的神态,“云中谁记锦书来”脱口而出的 一问,实为心中长期郁闷、压抑之情的总爆发!其中有淡淡 的怨、恨、愤,更多的是无奈!说的是无书“来”,其实也是 书无法“去”。“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候鸟按时而返,月亮也 团圆了,我们总该团聚吧?可还是没有, 依旧只是“无计可消 除”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此情”如上所述,先抓名词, 后对应意象,再分析其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三步走完,诗 歌形象和思想感情的鉴赏问题基本就能解决。另外,词一般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融通景和情的就是“意象”,所以鉴赏 词时应把分处上、下片的“景”和“情”相互参照结合理解。下 面谈谈如何运用“三步法”分别从人、物、景三个角度切入来 鉴赏诗词。 一、人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分为三类: 一是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形象,诗人通过所描写人物的特点和 自己对该人物形象的肯否态度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皎 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 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 秋 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 归 来每日斜。 前两联通过“野径”“桑麻”“篱边菊”等极亲切地描写了陆鸿渐 (即“茶圣”陆羽)所居的幽僻、清雅的环境,后两联写了鸿 渐潇洒疏放的生活情况,诗人对陆鸿渐的态度是肯定的,借 此传达的是对隐逸田园山林的向往之情,表达的是一种超凡 出尘的隐逸情怀。 二是诗人自我形象。如陆游的《诉衷情》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词人通过“侯”“匹马”“凉州” “关河”“鬓”“泪”“天山”“沧州”等等名 词,写自己年少时壮志凌云驰骋疆场、可直到年老时却心愿 未了的行为和心迹,直接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 感慨。 三是所用典故中的人物。诗人借典故中的人物在历史上的成 败、忠奸、正邪等定论,曲折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如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 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 戈铁马,气吞万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