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线缆产品的绝缘结构总论一一探讨绝缘厚度的确定原则
在传统的电缆专业教科书屮,确定电线电缆产品绝缘厚度的原则主要是许对屮高压电力电缆 的,因为它是在高电场强度作用下绝缘理论的经典学科理论。但对于侑上千种电线电缆品种、 并川于许多领域、分为许多大类的整个电线电缆来说,并不是只有这一种高电场的情况。木 文将按电线电缆产品处在不同的使用功能要求下,对其绝缘耳度确定的原则进行探讨,使读 者进一步了解各种电线电缆的绝缘厚度是如何确定的,以有利于在设计和发展产品屮有更全 面的考虑。
一、 中高压用电缆的绝缘厚度
中高电压用的电缆一般指T资电压U0在1.8kv及以上,宜流在3kv以上的电缆。最典型 的是3kv及以上育至500kv的电力电缆,其它如3kv及以上的矿用电缆、机车车辆电缆、电 机引接线(达土200kv)、CT机用电缆等。
此类电缆的绝缘厚度,基木上是按经典的“电场强度承受能力”来确定的。即
?古
式屮:U0—电缆的工作电压,kv,工频系统,指相电压;
En—绝缘的击穿电场强度,k v /mm;
K1—长期工作时的耐电压,老化系数,工频取4,直流取1.65。
对66kv及以上的电缆,绝缘厚度还必须经过冲击电压(雷击为主)的校核。即上述 公式屮的U0改为标准屮规泄的冲击试验电压,En为绝缘的冲击击穿电场强度,老化系数由 k2?k3组成,k2取12 k3取1.3。
对于工作电压为6—35kv的电缆,同一电压等级而导线截面不同的产品,采用同一 个绝缘厚度。但66kv及以上的高压电缆则其绝缘厚度当导线截面增大时,绝缘厚度却可分 级减薄。其原因是,当导线截面增大时,电缆绝缘屮导线表面的最大电场強度会逐步降低。
在6?35kv的电力电缆产品标准屮,每一个电压级有二种规格的产品,如3.6/6、6/6、 6/10、8.7/10、21/35. 26/35,这是考虑到我国电力系统中存在二种接地系统,即削妾接地 系统和通过消弧线圈接地(简接接地),頁接接地系统,一相对地短路时,继电保护动作迅
C;c.^.O.58i/o
速,另二相仍承受相电压( _)而简接接地时,一相对地短路时,另二相
要承受较高的电压。
二、 低电压用电线电缆的绝缘厚度
低电压川的电线电缆品种特别多,主要包括1kv及以下的低压电力电缆,450/750伏 的橡皮、册料绝缘电线、1kv及以下的船用、矿用、机车车辆用电线电缆,以及各种通用和 专用的绝缘电线、安装线,控制、信号电缆的绝缘线等等。
低压电线电缆的绝缘厚度主要根据其力学性能来确定,因为如果按其丁?作电压来考 虑、H绝缘耳度可以较薄。但迅产品在制造、安装敷设或使川过程屮,产品的绝缘展会受到
拉、压、弯、扭、剪切等机械应力的作用。而产品白身的导线截面大小对这些应力的数值影 响很大,即截面愈大、自重也大、弯曲皿力愈大,因此此类产品的绝缘厚度,在同一使用电 压下总是随着导线截面的增大而增大,为了方便,绝缘厚度总是分档增加。
表1列出了几种产品的绝缘厚度,而图1是几种电线电缆的绝缘厚度与导线截血的关
系图。
表1几种低电压电线电缆产品的绝缘厚度分档表
BX
BV
KV
W
总实聚乙坍绝
YJV
乙丙矗皮
畋
CEF
IT用n动 檢代软电
UY
4V/75OV
4Vi/7MV
WCSoY
l??N£以
0 6 Ik
V
1801
V
on IIV
KW/i?/4V
15
1JI
0.7
(1.7
0H
11.7
—
L0
—?
25
1X1
IK
1 K
?.7
—
L0
—
4
1X1
?.H
OX
1.0
0.7
—
L0
—?
6
1X1
0.8
18
L0
0.7
—?
L0
to
1?2
1.0
IX)
1X1
0.7
2。
Ml
—
16
1.2
1.0
1X?
1.0
0.7
2.
M?
1.6
25
IJ
1.2
12
1.2
0.9
10
1.3
L8
35
1.4
1.2
IJ
L2
0.9
2?
1.2
IS
SO
1.6
1.4
1.4
L4
L0
2.0
1.4
2.0
70
L6
1.4
t.4
1.4
1.1
2.0
1.6
5
I.H
L6
l/i
1.6
1.1
2*
L6
⑶
1.8
L6
1.6
1.6
1.2
1?
L6
—
IR
L8
LH
1$
1.8
IJ
2?
L8
—
IK5
? j
■ ■■
LK
2.0
2JI
1.6
2.i?
—
240
2.4
■ ■■
■ 0
■ ■■
■ ■■
1.7
2.?
■■ ■
—
34KI
26
14
―
2A
XO
■ ■ ■
44X1
XH
X6
—?
2?6
—
3.(1
—
2M
1|
—
—
63i
3.2
—
—
2.8
24
2J
—
—
84KI
—
—
—
2.H
26
2 6
—
—
HMHI
—
—
—
3.0
2H
2.S
—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