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尊严丧尽,薛宝钗的人生还剩下什么?.docxVIP

当尊严丧尽,薛宝钗的人生还剩下什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尊严丧尽,薛宝钗的人生还剩下什么? 作者:菡萏 最近读读黄大荣老师的红楼赏析文字,其中, 《宝钗是儒家文化的活化石》一文,甚是扣动了我的心扉,她对于宝钗的 评价,果真一语中的, 很同意老师的一些定位。 标题就很好,非常人可想见。且抽丝剥茧,深入阐述,让读者服膺。宝钗是个鲜艳的女性,也是全书塑造得最为成功饱满的形象,最 像人的一个人, 秉正邪两赋而来。 这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不止一次听老师提及。所以我理解老师对这个人物的珍爱和 把她放到书中第一节的缘由。我总想,没有宝钗,红楼的分量将大打折扣,甚至不叫《红楼梦》 ,她代表的是最悲剧的一梦。她的行为纯属自然,自己并无意识,且自以为充满正气和深入骨髓的正确,这点是最可怕的。也正是这种不知不觉的侵蚀,使之丧失了一个少女应有的柔美天性和浪漫情怀。关于这一点,最浅的方面是,宝钗等级观念极强,这点和探春有点相类,在对金钏,香菱身上多有体现。她所维护顾忌的多是她所处的阶级利益,而不是宝玉眼中平视的世界,这是他们最大的差距和隔阂。老师对宝玉梦魇之说的论述,深 以为然。原文:“他梦中吐露的真言, 只要‘木石前盟’,不要‘金玉良缘’,作者特意安排让宝钗一个人单独听见。 这既是对宝钗明确直接地排斥和回绝,又是对她自尊和情面巧妙地呵 护。”此处乃曹公有意为之,让宝钗故意听到, 意在直接表态,彻底打消其念头。我亦论过此节,说过可以想见宝钗当时的尴尬。前面清虚观打醮,宝黛为金玉之说已然闹过,宝玉砸 玉,等于向全府公开宣布自己的爱情选择, 宝钗脸上挂不住,才唯有了这唯一的一次失态,也就是丫鬟靛儿,借扇双敲那 一回的故事。但后来宝玉挨打,她又让莺儿把玉络起来,实在是不甘心“金玉良缘”的流产。三十六回应该是个分水岭,宝玉表明态度,宝黛之间波澜渐息,不再猜疑,关系趋于平 缓美丽,金玉良缘亦随之悄声匿迹,也就有了 38 回的钗黛合一论。但是,实属假象。真实的情况是宝黛心意已明,相 互默契,不再为金玉之说累心,黛玉对宝钗自然友爱起来,薛姨妈也随之收敛,不再广为散布流言。再比如说,他文中“薛宝钗的道德面具、生存策略和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认同与恪守,是以自由、尊严、个人权利和审美情趣的自我牺牲 为代价的。”这句话,有些人可能听着刺耳,但确实如此,切中要害,也是让人一大痛心处。一个花朵样的美丽少女缘何自我禁锢,这正常吗?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又是什么?这个 单谁来买?这也是曹公不断思考的问题。 老师句中提到“尊严”二字,最为赞同, 我亦说过。 宝钗何来尊严, 谁给过她尊严? 自家有房子不住,非要居别人家;不喜戴首饰,偏要挂着个沉甸甸的金锁,等着人家的玉来配,自己母亲还广布舆论,大有推销之嫌;年龄最大,偏偏不嫁,别人订亲的订亲,出 嫁的出嫁,自己干巴巴地等着;明知道人家砸的不是玉,是金玉良缘,还得装作浑然不觉;人家噩梦中都在叫骂,想摆脱金玉一说,自己还能自我感觉良好吗?黛玉讥讽倒在其次,连自己的哥哥急了也拿此话堵她的心。三十四回她哭了,是她书中唯一一次落泪,为什么?因为戳到了痛点,金玉良缘是她的痛点,是她寄人篱下,倍感屈辱,极其没有尊严的由来。她就是台机器,按部就班做着该做的一切,这里请安那里问好,姐妹间也要适时闲话,灯下赶针黹,想着这,顾着那,这个不可以读,读了移性,那个不能戴,从简才是。她说的做的都是正确的,没人驳得了,但这些是她自己的思维吗?还是当时的道德准绳千人一面的主流的东西?她自己的心底热情,生命之火呢?只是曹公说得含蓄,有时候使点 障眼法, 背面敷粉, 正话反说, 也就是老师一再提到的“春秋笔法”。曹公写她内心是复杂的, 不乏怜惜呵护之情, 亦想保其尊严,下笔慎之又慎。所以,宝钗是被割裂的,容貌思想 严重分离。老师有这样一段话:“‘任是无情也动人’,是曹雪 芹对她的诗意的概括。 他把她的‘无情’和‘动人’都写到了极致,把‘动人’对‘无情’的遮蔽性也写到了极致”。这里用了遮蔽二字,亦点穴之笔。所以高大上的东西不管如何迷人,都是不经推 敲的,一旦遇到考验就会露馅。金钏是四大丫鬟之一,与宝钗素日一定人情不薄,人生最大莫过于生死,但为开脱安慰其姨妈,竟生出失足落水这样的臆想,大有歪曲事实之嫌。 若推及平儿、鸳鸯、袭人等身上,她是不是也会如此,真不可深想。宝钗平和的是外表,坚硬冷漠的是骨子,也是两千多年儒家文化在她心里安营扎寨的结果。我们说的是宝钗, 实是儒家文化的毒瘤。所以老师说,金钏事件是“ 曹雪芹写薛宝钗,不仅精心描绘她美丽的道德外衣,也不惜时不时给 于它无情的戳穿。最‘狠心’、最‘残酷’的一笔。”道德外衣、戳穿,这些词语看似冷酷,实至情,亦是真实的写照,有一 针见血之妙。最后也就不得不问一句,当尊严丧尽,薛宝钗的人生还剩下什么?我们的回答应当,冷酷与悲剧。此文为知名作家菡萏授权发布,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绿云居,此

文档评论(0)

187****47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