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州美术四名家的抗战纪事
从 1931 年九一八东北三省沦陷,到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国土野蛮践踏,激起了全
国人民共御外辱的爱国豪情,“唤起民众,共赴国难”成为文化艺术界的共识。徐州的美术家们把创作转向了抗战中的
激情,压迫下的愤怒,以及对民族义士的歌颂。今天,我们把焦点对准四位徐州美术大家——李可染、刘开渠、王子云、王寄舟,回溯他们当年用画笔、刻刀作武器的抗战经历,解读那些浓缩了家国情怀的抗日名作。李可染:创作抗战宣传画 300 余幅
李可染抗战宣传画
李可染抗战时期的照片
文|夏凯晨 图片翻拍自李可染画集
李可染( 1907 — 1989 ),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书画家。在人们的心目中,李可染是一位令人尊崇的艺术大师。然而,抗战时期的李可染还是一位向往光明、勇往直
前的热血青年。在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里, 李可染拿起画笔做武器,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去,画了数以
百计的抗日爱国宣传画。他的画如同战斗的号角,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歌颂了中国军民保卫祖国的业
绩,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抗争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1931 年的秋天,正在杭州艺专求学的李可染因参加进步青年组织的“一八”艺社,受到当局迫害回到徐州,在徐州民众教育馆担任展览股总干事兼绘画研究会指导员,同时也在
徐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这一年发生“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三省,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之中。日本
强盗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各地纷纷举行抗战活动,当时的徐州民众教育馆聚集了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他们在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引导下,开展各种抗战活动,民教馆成了抗日救国的场所。
当时的李可染才 24 岁,是民教馆中最有才华的一位,他带领胡叙之、王寄舟、李雪鸿、范景良等人夜以继日地绘制抗日宣传画。李可染受过系统而又严格的绘画教育,画过人物,又深谙人体解剖和结构透视,因此,他画的速度相当快,他勾轮廓,几位助手跟着着色,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发挥各自所长,油画、水彩画、木刻 形式多样,从甲午海战一直画到“九·一八”事变,组成了一个系列性的展览,这些作品深刻揭露了日本强盗企图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 在徐州影响很大。
李可染还组织艺专的学生建立了抗日宣传小分队,他们排练抗日节目,教唱抗日歌曲,讲解抗日宣传画等。到市区和远乡的郑集、柳新、黄集、马坡等地巡回演出。东北沦
陷后,那里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十分艰难,徐
州民教馆组织北上慰问,李可染响应号召, 积极组织了“援助东北难民书画义卖会”,参加义卖活动的画家有萧龙士、
王琴舫、王子云等人, 书画作品 150 余幅,展销收入全部捐给了东北难民。
李可染还利用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画了许多军事防空知
识的宣传画,介绍飞机的构造、功能, 怎样防空袭防毒气等,举办了“航空救国”展览,展出作品 40 余幅。
正在抗战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时,田汉同志到徐州视察,李可染陪同田汉到各处收集了大量抗战素材,同时也与田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可染在徐州绘的宣传画非常生动感人,他是最早把西画
带到徐州的画家,这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34 年,他的同学汪占非来徐州,看到李可染的画很是惊讶,感叹地说:“当我第一遍看这些画面时,我不由得骤然一惊,被极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所冲击。”
1937 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进攻中国, 12 月南京
沦陷后,日军又分三路进攻徐州,徐州危在旦夕。这时的
李可染怀着抗日的决心,毅然在后方继续参加抗日爱国活
动。他带着只有 16 岁的小妹妹李畹取道西安,准备再去武
汉。后来,李可染回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说:“当时南北
火车不通, 只有向西安一条路可走,我要到后方继续做抗
日宣传工作,便带着我的四妹,匆匆去西安,人地生疏,没有亲友,住在难民收容所里。”在西安难民收容所,他们饱尝了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不幸,目睹了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人间悲剧,更加痛恨日本强盗。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后,于 1938 年 1 月在武汉成立了国民党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陈诚任部长,周恩来任
副部长,政治部下设的第三厅主要从事抗日宣传工作,由郭沫若任厅长,田汉任文艺处长。当李可染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与田汉取得了联系,田汉回信请李可染赶赴武汉。
李可染来到武汉,正值政治部筹办抗日宣传画展,由于李可染有在徐州画抗日宣传画的经验,轻车熟路,很快完成了许多宣传画,得到广泛赞扬。他画的《无辜者的血》和《侵略者的炸弹》还刊登在香港《今日中国》杂志上。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后,李可染从长沙经湘潭、衡山、衡
阳到达桂林。一路上,李可染等人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
把抗日的烽火点燃到哪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农村的
乡间田野,都留下了李可染的宣传画。 1940 年,李可染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