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学立品 出唐入晋
文献标识码: A
砚农是我的尊师著名书法家张运成先生, 先生受业于成士杰 门墙,其书法嫡传吉林三杰出成公多禄先生家法, 先生先辈乃长 春望族,幼承孝悌礼仪之道,事师如父,养老送终,名扬乡里。 先生的诗文书法名播遐迩, 门徒众多,尤其先生于 1980 年至 1989 年在吉林师范学院任教书法期间, 可谓得时势聚人和, 培养了大 批优秀书法生徒, 如今砚农先生的许多弟子已成为省内外书法创 作与书法教育领域的骨干力量, 被业内誉为吉林书法现象。 我亦 幸甚, 1986 年入吉林师范,受教于先生门下,尔来三十年矣, 多年来我无论在书法的临帖创作还是教学教研等方面, 始终谨承 师训、不懈努力,然时日愈久,愈发仰止先生的为人为书。
书法艺术浸润了中国人生活的全领域, 覆盖了中国人全部数 千年的发展历史, 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趣向, 寄托 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一句话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然而近 半个世纪以来, 在书法界乃至全社会, 传统的中和正大的书法审 美被边缘化,以创新和个性为旗帜的各种派别的所谓新潮书法, 随这个浮躁的、西化的时代应孕而生,光怪陆离,以抢眼球的视 觉刺激为第一目的,其书法作品中的内涵修养、韵致、格调等, 皆在所谓有形式感和冲击力的创造中藐然遗失。
我的老师砚农先生便是这个时代岿然不动的坚守者。 先生书
法以柳公权和欧阳询筑基,又追法二王儒雅冲和,复致力于成多 禄、翁同和等书风的深人体悟,多年恪守成氏家法,心手合一, 教学相长,经年不辍,如今更是简古劲拔,静穆庄严。观先生之 书,如见踽踽老夫,衣冠简古,凛然正气,行走于苍山秀水之间。 这是一个文化人对文化的判断和使命的承担, 是对传统书法美学
的信念,是对民族传统核心价值的坚守, 更是对时弊俗恶的蔑视 和挑战。砚农先生以其鳗介特立之行, 践行着传统文化人的人格 底线和审美标准,不与世俯仰、自得古风流。这正是中华民族传 统士君子的风骨风范。先生的人格书法也正是渐日稀少了的, 曾
经数千年薪火传承的广陵之音。先生于书法教育一如他的为人之 鳗介庄严。先生教学关注学生实际,深入传统,依从经典,强调 基础,关注修养,全面育人,在当前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历史主 旋律和文化背景下,深入研究弘扬砚农先生的书道人品, 传承晚 清民国以降的书法艺术创作及书法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承嗣正 统、开引后学,为新时期加强青少年及大学院校书法教育提供宝 贵的经验范式。
一、砚农先生坚持经典正统、软硬兼施的书法教育课程观
先生将书法的艺术性、 实用性统整考虑,既重视师范生硬笔 书写实用能力的培养,更关注书法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体悟与 探究。先生的课堂通常有两本字帖,其一为硬笔字帖《邓散木硬 笔字帖》,其二为大家熟知的由叶圣陶先生题签的软笔字帖《中 学生字帖(欧体)》。散木先生是上世纪帖学书法的代表人物,
其硬笔字帖也具足软笔书法的古雅韵致, 帖中有许多是邓先生的
硬笔临写古代经典碑帖的内容,其硬笔与欧阳询楷书也多有合 处,这样的选帖,也是砚农先生主张软硬兼施、古今互参的书法 教育理念的体现。硬笔从散木先生字帖入门,奠定基础后,先生 便鼓励大家,以硬笔临写软笔字帖《欧阳询九成宫》,实现软硬 同步的学习。从软笔书法的选帖来看, 砚农先生不仅充分考虑了 经典、法度性,还照顾到了软笔书法学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应用 性,软笔与硬笔之间良好的互通性。 欧阳询楷书精严的法度和端 正秀劲的风格,为学生们打下了深厚的书法基本功, 正大、中和、 秀劲的审美元素根植于学生们的心灵深处。 然而先生的书法教育
课程观绝不局限于所选教材的范畴, 而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 班,乃至不同的学生,或推荐阅读书籍如《古文观止》 《四书五
经》等国学经典,或引领学生参观书法文化场馆,或荐举学生拜 访名家时宿,或组织相关活动,乃至于结合书坛现象阐发议论, 有时激昂慷慨的针砭,有时声泪俱下的讴歌,都成为教育激励学 生的良好课程。可以说先生的课程观有显性系统的,也有隐性、 生成、发散的,既有线性的体系,又有点性的组合,既有章可据, 又不拘一格,这种立体的、动态的课程观对学生的促进是个性的、 全面的。课上课下结合,安静临摹与丰富活动结合,回忆随砚农 先生学习书法的岁月,激情进发,令人难忘。
二、砚农先生坚持一门深入、出唐入晋的书法教育路径观
先生深谙传统书法学习的法则路径。基于每班四五十人的班
级授课制学习模式, 先生的做法是先以欧阳率更一门深入, 待略 悟堂奥之后,方可各自向其他领域发展,寻求个性化道路。先生 从不关注时风, 也不主张学生们追风逐时, 以竹山先生“立脚不 随流俗转, 留心学到古人难”与学生共勉。 先生以为入门阶段的 学习贵在取法与立格。 取法必乎上, 选择规范而有高难法度的经 典碑帖临摹学习, 取法关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