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苏轼词引起的音乐创新
一、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
?苏轼在词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词的诗化、散文化是苏 轼的大胆尝试。 刘辰翁说: “词至东坡, 清荡磊落, 如诗,如文, 如天地奇观。” ?1 苏轼对传统以描写男女情爱为主的艳情词进 行了巨大革新,即提出“以诗为词”。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 方法等方面引入进词体创作。 这种词学思想的实践, 不仅将词提 高到与诗平等地位,而且在生活内容、思想感情、形式韵律方面 都更为自由, 从而使其能更好发挥出“词言情”的抒情功能。 因 此,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弄笔者始知自振。” ?2 豪放词便应运而生。而苏轼的词学思想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苏轼“以诗为词”表现为题材的扩大。词在五代和 北宋初年,题材范围极为狭窄,大抵不脱伤离送别、男女恋情之 类。其间范仲淹、柳永等人作了一些开拓,稍有进步,但并未完 成词体抒情功能的转变。 而苏轼的三百多首词则大大突破了词为 “艳科”的藩篱。正如清代理论家刘熙载《艺概 #8226; 词概》
所言“东坡词颇似老杜诗, 以其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也” ?3, 山川景物、 纪游咏物、 农舍风光以及感旧怀古等题材都被苏轼写 进词里,苏轼将词从“樽前”、 “花间”走向更广阔的社会人生。
?如《江神子 #8226;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 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 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
全篇洋溢着杀敌报国的豪情,所选用的词调配合了这种情 绪。另外,如《沁园春 #8226;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回忆自 己与苏轼少年英俊之日,自信“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 舜,此事何难”的勃勃雄心。这些都展现了苏轼自身的豪情,也 透视出他对词的题材地深入挖掘。
?其次,在语言风格上,“以诗为词”为词争取了更大的表 现空间。宋诗已经有了散文化的倾向、讲究意脉流动的倾向,而 词的形式特点在于句式长短不齐,而将诗语、文语、口语都熔铸 在词的创作中,则更能让词彰显出灵动之美。如《水龙吟》的首 句“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末句“细看来,不是杨 花,点点是离人泪”。 ?5 这些语句都是不讲究文词的凝练和意 象的密集,整首词所形成的音顿不太整齐,系连词用得较多,而 接近散文甚至口语, 尽管这种语言在词调固定的格式中仍然有其 节奏感,但是他的音乐性已经不是很强。
?再次,苏轼的“以诗为词”表现在具体的创作中,常常运 用典故,并化用前人诗句, 而让后人称颂的当数 《水调歌头 #8226; 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 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6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歌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此 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 年)八月,此时苏东坡正值不惑 之年,这位文坛圣手却亦是一位充满矛盾、苦闷而又竭力挣扎、 希冀精神解脱的游子, 这首《水调歌头》 便是明证。 《水调歌头》 盛誉久载,不只是它创造了明月、青天、宫阙、玉宇、朱阁、绮 户这些静洁而华美的意象,而更由于词作流溢着 “剪不断,理 还乱”的焦虑、 烦闷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全词借中秋之夜的月下 欢饮和对子由的思念展现出灵魂的苦闷与彷徨, 同时又以通脱达 观的心态,鲜明地传达词人心灵觉醒超越而终又回归现实的轨迹 和历程,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中还运用了大量的 典故。
?以上对苏轼“以诗为词”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简单分析,词 作承载着一种音乐形式, 词体或者说词所具有的抒情功能的转变 同样会引起音乐本身的变化, 苏轼“以诗为词”导致了词演唱形 式的转变, 可以说这种文学思想是苏轼在文学史和音乐发展史上 的双重贡献。
?二、音乐演唱形式的转变
?从花间词开始,词多以娱宾谴兴、聊佐清欢为主要目的, 词的内容也无外乎风花雪月、 闺阁闲愁,主要以女性为表达对象, 因此,词主要体现出 “艳”和“俗”的特点。词的演唱一般由 歌伎来完成, 这就要求词必须符合歌唱者的生理特点, 正是这样 的要求,“以本色当行”的传统词往往显得缠绵悱恻、 香艳无比, 具有柔婉的特点。而东坡词,尤其是其豪放词与传统词相比,在 创作上已有很大不同。 这就要求词在音律的选择上、 演唱的形式 上都要与“豪放”二字契合,男子演唱词也就成为必然。
?如《念奴娇 #8226;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