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DOI:10.16657/jki.issn1673-9132.2017.19.016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劳动人口源源不断地由经 济发展落后缓慢的地区向经济发展飞速的地区流动。 受与户籍挂 钩的教育体制、 工作条件和经济水平的限制, 迁移者的子女无法 随其到经济发达地区就读, 而被迫留在老家随爷爷奶奶、 姥姥姥 爷或者亲戚生活, 甚至有一部分子女由于缺乏照料者而不得不自 我照顾。《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 无监护能力, 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本文将这些由于父母 双方外出打工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无监护能力、 被留在户籍 所在地进入学校学习的十六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学生称为留守 学生。研究发现,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 主要表现在学习焦虑、人际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 向和冲动倾向上, 且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检 出率高于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 留守经历对于女孩的影 响更显著。 如何建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帮助留守学生提 高心理健康水平, 为中国培养心理健康的接班人, 已经是亟待解 决的问题, 本文拟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体模式下探讨留守 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 一、留守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留守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给予的情感支 持、心理安慰及学业辅导,容易产生情绪困扰、人际交往困扰、 学业适应问题及被欺负所引发的行为问题, 最终导致严重的人格 障碍。 (一)消极情绪困扰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绪上的困扰,主要体现在焦虑、抑郁、 过度敏感、孤独和恐怖等情 ?w 体验上。男女留守学生的情绪问 题具有差异,女生更容易引发抑郁焦虑、自卑退缩等消极情绪。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激素水平骤升, 情绪本身呈现暴风骤雨式的 特点,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情感支持和理解匮乏, 情绪不能很 好地疏导和宣泄, 致使初中阶段留守学生的情绪问题变得更加显 著。 (二)行为问题 留守学生由于缺少家长的监管,自我放任,容易出现偷窃、 打架斗殴、逃学、吸烟、酗酒、出入游戏场所等行为。由于父母 不在身边, 在学校中留守学生很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刚开始 时,他们不敢反抗,退缩忍让,采用逃课、出入游戏场所来回避 被欺凌; 当所有方法都无法避免被欺凌的局面时, 他们会反过来 抗争,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当武力可以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就 从被欺凌的受害者转变成了校园暴力的施害者。 在校外, 有可能 结成小团体进行吸烟酗酒、 打架斗殴、偷窃等不良甚至违法行为。 (三)学业适应问题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不能对子女提供学习上的辅导和支持; 监护人大多为老人,受文化水平和精力的限制, 无法对学生学习 提供有效的辅导和帮助,致使留守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业成绩、 学习效能感方面远远低于非留守学生,由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又会招来教师批评、同伴嘲笑,对学习充满无力感和焦虑,最终 发展为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 (四) 人际交往障碍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缺少榜样示 范,不知道该如何与人进行沟通交流,一旦交流受挫,就可能对 人际交往产生畏惧、怯懦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一旦有不良的社会团体给予留守学生一些情感支持, 就很容易诱 使这些留守学生加入,从而被利用去做一些危害社会的犯罪性行 为。 (五) 人格发展障碍 长期与父母的分离,易使留守学生感到被忽视,甚至被抛弃, 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易形成抑郁或特质 性焦虑;缺少亲情的滋养和抚慰,易使留守学生情感淡漠、任性 自私、性格孤僻或暴躁、心理承受力差,最终发展成自闭型人格 或偏执性人格。 二、影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研究发现,亲情的缺失与焦虑、躯体症状、行为冲动之间有 显著相关,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渠道、沟通内容、沟通频率和沟通 时间长短会影响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父母外出时子女的年 龄越小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越大, 子女被留守时间长短会影响 到其人际敏感、焦虑、情绪的稳定性,监护人为母亲的留守学生 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较好, 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呈 正比;家庭经济状况好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 独生 子女更容易呈现出人际敏感和焦虑。 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影响留守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班主任是否 能够敏感地发现留守学生的变化,觉察他们的心理需求并提供有 效的关怀和支持,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影响最大。 学习成 绩好坏、学习遇到困难是否有人能为其提供帮助、 学习压力大小 等也是影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学校教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