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谈幼儿教育
我们正处在社会改革开放、多种新闻媒体、信息传播、多渠 道、多元化,内容五光十色,其中良莠不齐,难分难辨,这对于 处于朦胧期的幼儿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形成的影响千万不 能低估与忽视。我们常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说明幼儿早 期的道德教育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 严肃对待。那怎样进行道德教育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 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认知观,放手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我们在幼儿教育中习惯使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用生态意
识分析事物,即“非此即彼”。这是很不可取的,因为感性与理 性、好与坏之间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可以对话,并且是一种共存、 互补的关系。正是由于幼儿教育中这个辨证观使有些人认为是好 的、进步的东西(如过早的培养孩子学习钢琴、绘画,以免自己 孩子落后于他人。)而对于那些特定年龄阶段中的特定儿童来说 是不好的、不现实的,因而好与坏、进步与落后没有一条固定标 准,是因人、因时因环境而定的。
我们为儿童人格的建构播下种子,使之今后逐渐成为对世界 充满爱心和具有自我认同感的人, 成为既有独立自主性,又有合 作精神的人,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二、 当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即幼儿的真实感知、 领悟才能起作用。幼 儿主体在表现出自主性同时也蕴藏着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际上自 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体性四个概念有同质性。人文主义心 理学家罗杰斯非常重视个体发展所必需的心理安全和自由, 他对 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D?D创造性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创 造性发展的前提是必要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 即幼儿在心理 上避免承受不应有的压力和束缚。 创建自由、 安全心理的氛围是 幼儿主体地位的保护,更是创建幼儿主体性发展乃至身心和谐、 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幼儿的生命是整个生命进化历程的浓缩, 其中保存有生命进 化历史中的许多奇迹无数珍贵的东西。 这种宝库应当由幼儿保存 和掌握, 应当按其天性与适宜的外部环境进行互动。 这样宝库中 的种子才能萌芽、生根、成长、开花、结果。我们的责任是:敬 畏、认识、探索、珍爱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物质和精神食粮,应当 让他们的本能、兴趣和需要充分地表现、表达、发挥出来,而不 压制他们、拔苗助长。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发展幼儿的独特性。 我们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特长、需求、 信念、情绪变化、家庭情况、态度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 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 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 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他继长增高地培养上 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 倘然教育的不好, 习惯养成了就不易
改掉,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改。”可见对幼儿进行德 育教育是社会、家长、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还要坚持发展 性的幼儿教育,才是解放的幼儿教育,只有发展性、解放性的幼 儿教育才能让幼儿的德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自主的成长。人原
本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把人分为身心两个方面,心又可分为: 知、情、意三个方面,整体的幼儿教育也被分割开来。长期以来 我们的幼儿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行为的养成和情感 的培养。幼儿教育为培养完美的人格服务,就要从片面强调知识、 情感行为转向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
过分溺爱会使老师采取的各种教育黯然失色, 严重的会付之
东流,前功尽弃。并且那样会使孩子的自尊性太强,而内心极其 脆弱,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 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 这是父母给予孩子 的最可怕的礼物。”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事例, “搬
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其果的恶性事件, 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
家长的警惕吗?
幼儿的道德启蒙首先是情感的启蒙, 应以道德情感教育为起 步,始终以他为重心。因为情感是认知的启蒙者为了使幼儿获得 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 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 根 据幼儿的生活经历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情感丰富、 易激动等特点,从道德情感齐名切入,多次反复,达到移情、训 练的效果。移情是人际交往的情感基础, 没有移情人就不会有彼 此情感共鸣,共存和分享。文学家老舍曾深情地说:“私塾小学 到中学,我经过有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 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 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生活中相互尊重、 相互谦让,与邻里和睦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 谐的家庭,还要不时地对幼儿的做法、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价,指 导他们做这件事的好与坏,是与非,该不该、方方面面,久而久 之孩子们就心有灵犀了。
三、要有个雅致、独特、适合幼儿的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