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痴心笔墨间 丹青醉一生
烟台广仁路是一条见证了沧桑历史的百年老街。 沿着青砖 行道漫步, 一座座中西合璧的楼房在南北两侧一字排开, 有的联 排而立,气势恢弘;有的独占一隅,别具一格。在广仁路 2 号矗 立着一座红瓦尖顶的花石楼, 由彩石堆砌成多角外凸式墙体, 二 层红木廊台镶嵌在斑驳陆离的五彩石柱中。 凭栏远眺, 观潮起潮 落,唤起曾经风起云涌的陈年往事。 1914 年我的外祖父于培年 先生在这所祖传老屋中出生,从此笔墨丹青相伴一生。
外祖父自幼酷爱绘画, 1935 年考入当时中国美术最高学府 “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 并常到白石 老人家中造访请教。 1937 年七七事变后,他在颠沛流离中参加 山水大家胡佩衡先生创办的“中国山水画函授学社”, 通过与胡 佩衡先生的书信往来艰苦自学。 早期跟随名师的言传身教, 为外 祖父的国画造诣打下坚实的基础。 后来外祖父举家从烟台搬到青 岛,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为养家糊口,身兼数职,四处奔波。 1949 年青岛解放后,在江苏路小学任教,曾担任学校的教研组 长,不仅工作稳定, 而且仅凭他一人的全职工资便能维持一家九 口人的生活。 外祖父对新中国充满感激之情, 全身心地投入他所 热爱的教书育人事业中,并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 1952 年外祖 父调任青岛三中, 在此躬耕桃李二十年。 他曾任沧口区政协副主 席、青岛市政协委员,为青岛市知名国画家。 1972年 8 月,西
哈努克亲王偕夫人在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徐向前 等领导陪同下访问青岛。那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多, 来青岛的 外国领导人更少。青岛市政府特意请外祖父画了一幅三十多平方 米的大型国画,挂在西哈努克亲王下榻的迎宾馆会客厅。 作画期
间,青岛市政府非常重视,每天安排专车接送外祖父到迎宾馆, 可是去了几天,外祖父觉得工作人员都很忙碌, 不愿让他们为自
己牵扯太多精力,再加上外祖母查出肺癌晚期,担心她的病情, 坚持在家里完成画作。可是家里房间狭小,为完成巨幅画作,外 祖父特意把桌椅都搬到墙角,把宣纸铺在地上,连续好几个小时 或蹲着、或趴着作画。完成各部画幅后,再拼接装裱,又去迎宾 馆修补描缝,前前后后历时十几天终于完成了这幅题名“碧海朝 阳”的画作。它以波澜壮阔的海面上升起一轮红日为背景, 在海
天相接、青山耸峙的峭壁中一株迎客松破石而出, 面朝碧海朝阳, 虬枝尽展,欢迎友好邻邦。
外祖父痴迷于艺术创作。他速写本不离身,随时捕捉创作灵 感。在青岛市文联组织下,他和赫保真、张镇照、晏文正等几位 画家一起去崂山写生,众人拂晓时分进山,缓步而行,都被崂山 天然的美景所陶醉,外祖父更是迫不及待地停下来作画, 正当他 旁若无人、如痴如醉地创作时,却被附近巡逻的岗哨误以为是偷 画军事地图的特务,反复盘查,外祖父紧张得不知所措,幸亏找 寻他的画家及时赶到,澄清了事实。
外祖父写生不辍,一有空就埋头作画,家中四壁都挂满他的 画作,花鸟、山水、人物无所不包,崂山更是他的最爱。他笔下 的崂山, 奇峰秀峦与海阔天空相映相生, 青松亭屋与石径桥梁隐 约浮动,峰峦叠嶂,气势浩然,云荡瀑悬,咫尺千里。
外祖父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他家住单县路,而青 岛三中在沧口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他就住在学校为他安排 的 7 平方米的单身宿舍里,一周回家一次,一直坚持了 20 年。
直至退休前几年, 才因身体原因调到了离家较近的青岛五十一中 (现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尽管当时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比较 艰苦,但他从无怨言,悉心培养了许多美术人才,其中有不少人 后来成为知名画家。 大舅从部队回家探亲时带回一大包上好的茶 叶,外祖母要用时却找寻不见, 一问才知外祖父全都送给了他的 学生。外祖父对学生视如己出,对朋友心心相印。现任中国美术 家协会会员、 青岛画院名誉院长、 山东水彩画协会名誉会长画家 晏文正先生 20世纪 50 年代曾在青岛三中与外祖父共事。 两位画 家不仅办公桌相对,还因为对艺术的共同理想和追求而惺惺相 惜。在当时“反右”和“大跃进”等严峻的政治形势下, 两位画 家真诚互信,风雨共度,成了莫逆之交。此后不久,晏文正先生 因工作原因调离三中。临行前,两人依依不舍,外祖父提议与晏 文正先生交换画作。 晏文正先生挑选了自己最为满意的水彩风景 画送给外祖父, 而外祖父回赠他的竟是一幅胡佩衡先生的山水真 迹。因为价值相差悬殊,晏文正先生连连推辞,外祖父却执意送 他,说:“我送你的这幅画是我给你的纪念,我们的情意比这幅
画的价值更重要。 ”晏文正先生一直珍藏这幅画, 后来为了更好
地保护画作,郑重地将其捐赠给了青岛市博物馆收藏【 1】。
外祖父为人正直诚实,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土改时把全部 家产都捐给国家,获 ?开明人士。抗美援朝爆发后,为响应祖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