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与特蕾莎的选择及抗争.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托马斯与特蕾莎的选择及抗争 一、选择 (一)托马斯的选择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一书的第一部分与第五部分都是以 “轻与重”命名的。轻与重无疑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生活状 态。个人生命感觉的轻重不是自然而然降临的, 而是伴随着每一 个个体在生存环境中的选择出现的。 个体虽有主观之意志,可以 根据自己认定的某种法则做出选择,但人们作出选择后的结果, 不是事先所能够预知的,而是事后突兀地摆在个体面前, 让个体 去面对。因为托马斯救起“草筐里飘来的孩子”,他和特蕾莎, 两个背景迥异的人的命运有了交点。 托马斯也因为出于一种无法 解释的爱与怜悯的选择,而感受到生命的沉重。当个体惯常的生 活法则被突然扰乱,他就会感到不知所措:托马斯是爱着特蕾莎 的,尽管他无法为她彻底地改变自己,断绝轻松随意的性友谊, 可在关键的抉择时刻,托马斯又总会不由自主地倒向特蕾莎沉重 的美丽之爱。 苏军入侵以后,由于特蕾莎的坚持,托马斯像被告接受判决 一样带着她一起流亡瑞士。 特蕾莎渴望移居国外,借此摆脱托马 斯无休止性冒险的阴影,然而,当后者再次前去与萨比娜幽会时, 不堪忍受的特蕾莎选择不告而别,独自返回了已被占领的布拉 格。被抛下的托马斯,在伤心忧郁的同时,也卸掉了脚跺上的铁 球,脚步轻盈,仿佛“置身于巴门尼德的神奇空间”。然而,这 份轻松和解脱的“奇异的迷醉”却是短暂的, 托马斯始终无法忍 受没有特蕾莎的生活。对妻子的怀念甚至使他失去了同其他女性 联系的欲望,连眼前的病人都呈现出特蕾莎的模样。 轻松变成了 沉重,“重得连俄国人的千万吨坦克也微不足道”。 在强烈的同 情和思念的驱使下,托马斯义无反顾地回到危险重重的布拉格。 为了特蕾莎,他宁愿担负起可能遭受种种灾难的风险; 情节的发 展也证明了这次回归间接地毁掉了托马斯作为一个优秀外科医 生的职业生涯,以至在小说结尾处特蕾莎无比悔恨自己的愚蠢, “我是造成你一生不幸的人……是我让你到了这么低的地步。 ” 另一个命运的选择时刻,发生在与记者和儿子的对话中。 儿 子用“责任”的名义要求托马斯在拯救政治犯的请愿书上签字。 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尴尬时刻, 托马斯情感的法码却不由自主地再 一次偏向了特蕾莎。“责任”,这个字眼,在托马斯心里,联想 到的情景是特蕾莎双臂搂着乌鸦的形象, 是她低声地诉说警察的 纠缠,是她那双又开始颤抖的手。“突然,她出现了……这个形 象令他为之一振。这个形象的出现,是来告诉他:特蕾莎还活着, 此时此刻和他在同一个城市里, 除此之外,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在托马斯看来,他最大的责任不是拯救政治犯, 而是令特蕾莎幸 福。“如果在请愿书上签了名,他几乎能肯定,警察骚扰她的次 数还会更多,她的手会抖得更厉害”。拒绝签名,拒绝儿子的请 求,他所有的决定只依据一个标准: 不做任何可能伤害到特蕾莎 的事情。 在这两个关键的时刻,托马斯首先想到的都是特蕾莎, 都为 了她而牺牲了其他的一切选择。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他又深深 地伤害了特蕾莎,他的性友谊并没有因为两人的婚姻关系而中 断,以致让特蕾莎一直生活在强烈的嫉妒和不安中。 特蕾莎把托 马斯轻盈的生命拉回到大地, 重新贴近大地,托马斯从此便在生 命感觉的轻与重之间徘徊。 二、抗争 (一)托马斯的抗争 特蕾莎让托马斯在“轻与重”之间徘徊, 进而引起托马斯关 于“非如此不可”和“别样也行”的思考, 面对沉重的生命,哪 些是可以选择,哪些是可以抛弃的呢?从形而上的意义上来说, 托马斯是用自己的一生在证明, 人是自由的,是可以保持自我的 独立性,是可以让自己处于“非如此不可”的规则之外。 在人的 一生中,由于客观环境的逼迫,周围人们的预期以及个人习性和 追求目标的规定性,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非如此不 可”的情境之中。而这种在无形之中对于人的自由意志的伤害, 正是托马斯最无法忍受的。 他在生命中的几次重要选择, 就是对 必然性的反叛,也是对“非如此不可”桎梏的挣脱。 他不甘心接 受这种在某些必然规律的束缚下对人丰富生命和心灵自由的剥 夺,他所坚持的是对于人的自由意志和自主精神的尊重。 对“非如此不可”的抗拒,使他选择了与此相对立的另一种 态度“别样也行”,奉行个人的自由意志,这成为了他一贯的人 生态度。然而放弃家庭和血缘的责任,放弃留居苏黎世的机会, 放弃医生的职业,甚至最后放弃城市中的性冒险。在一系列的 “别样也行”之后,对托马斯而言,还有什么是“非如此不可” 的呢? 从性伙伴与肉体的“别样也行”到妻子与灵魂的“非如此 不可”。在摒弃了人生中的种种欲望之后, 托马斯唯独无法割舍 对特蕾莎的爱。这使其明白了什么是他生命中永远不能放弃的, 是他每一次重大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他人生中始终无法否定 的“非如此不可”。托马斯也最终得以明白,放弃手术刀,做自 己不在乎的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