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述乐府闺怨诗的发展
女性题材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题材中极为重要的一种, 其重 要之处则体现于其体现出的高超艺术性和对于中国古代女性生 活写实般的描写。 一方面, 这种题材的诗歌往往是源于对人类最 为真挚的情感―爱情的描写, 其中既有恋爱的欢愉又有别离与遭 弃的苦痛,多为女性心声,所以能真切动人。另一方面,这样一 种题材可以说贯穿了中国诗学发展的始终, 对于后人了解各个时 期女性生活及社会状况有着极大的助益。 汉乐府中与女性题材有 关的诗作也有不少, 也正是在汉代, 女性题材下各个分支才逐渐 定型,抒发心中怨愤的闺怨诗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并在后 世逐渐发展为固定题材,后世的此类诗格层出不穷。
一、闺怨诗的起源 闺怨诗在《诗经》中早已有之,如《卫风 ?伯兮》,其中就 有着鲜明的思妇形象, 然而当时闺怨诗是否足够为女性题材中一 独立分支已不可考。 到了汉代,闺怨诗可以说是形成了一定规模, 《有所思》、《白头吟》、《上山采蘼芜》、《伤歌行》、《孔 雀东南飞》 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然而这些汉代乐府诗与后世形 成的闺怨诗的创作模式及内容并不能划等号, 在汉代乐府诗闺怨 题材的创作中充满了积极改变命运的女性形象, 即使是遭到抛弃 的女性也表现出强烈大胆甚至泼辣的控诉, 这与后世文人笔下的 怨妇形象有着截然的区别, 甚至“闺怨”二字加诸汉乐府作品之 上已觉不妥。这里的原因,一者汉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较后世稍高, 在时代上去上古母系社会较近, 礼教上又不似后世之严格, 虽在 婚姻上难有自主权,但也有能力求改变,敢于倾诉。如《孔雀东 南飞》诗前小序曰:“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诗中所叙为汉末 之事,此诗大约就是当时或稍后的作品。汉末社会动荡,人们的 思想信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汉末魏初,儒学受到破坏。 《宋书 ? 臧焘传》亦云:“自魏氏膺命,主爱雕虫,家弃章句,人重异术…… 庠序黉校之士,传经之业,自黄初至于晋末,百余年间,儒家尽 矣。”汉末之际,正是儒教开始受到破坏的时期,人们对儒教的 信仰发生了动摇。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交融碰撞, 使人们的思想 乃至行为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人们一方面深受礼教的影响, 父母兄长是家庭中的绝对统治者,也是家庭成员婚姻的主宰者。 另一方面,传统思想受到新思想的冲击。再者,汉乐府诗作多采 自民间, 而当时女性作诗并不在少数, 文人诗的创作直至后汉才 真正勃兴, 这些来自民间女子的诗作虽保留不多, 但也足够体现 出她们内心的真情实感, 而后世文人多为男子, 所作诗篇必受封 建思想束缚,其笔下思妇也只能是自怨自艾,郁郁难欢。如梁庾 肩吾所作 《有所思》 :“假期竟不归, 春日坐芳菲。 拂匣看离扇, 开箱见别衣。井梧生未合,宫槐卷复稀。不及衔燕泥,从来相逐 飞。”这样一种风格的转变,其实是受到文学雅化的影响,乐府 初为采诗, 后成为文人骚客的创作, 这其中裸露的情感和直白的 表达逐渐隐去, 取而代之的就是后世的所谓闺怨诗。 而这样一种
闺怨风格在六朝时期都成为了一种主流,女性的生活逐渐被束
缚,而他们的情感及经历只能交由当时的文人去描写, 而男人与
女人毕竟隔了一层,况且当时的文人中有很多只是用闺怨这样一 种题材来抒发自身不遇的感怀, 所以这一时期是乐府闺怨诗转型 的一个重要阶段。
二、隋唐时期闺怨诗的发展
到了隋唐,文人依旧在乐府古题之下进行诗的创作, 然而此
时的诗作内容已经出现了偏离原题含义的趋势, 于是一题之下却
出现多种题材,还以《有所思》为例,李白的作品就与原先的闺 怨主题全然无关,而成为了一首求仙作品, 而孟郊的作品则充满 客寄他乡的羁旅情怀。虽说闺怨仍是《有所思》这一古题的主要 创作内容,但不难看出,古题对于作品内容的束缚力已经逐渐减 弱。唐妇女题材乐府诗的内容。 题目约束力的减弱使得唐代乐府 诗描写的生活范围更加广泛。汉代乐府诗中有描写女性爱情生活 的作品,也有描写下层社会妇女悲惨遭遇的作品, 但其中反映织
妇、征妇生活状况的乐府诗却未发现。南朝乐府民歌中,虽然有 写及商妇、妓女生活的,但直接涉及农村妇女生活的为数很少, 缺少对劳动妇女生活的刻画。 只有在中唐的乐府诗中,才全面地 描写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妇女, 表现了她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较直 接地反映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的悲惨命运。 这在乐府诗发展史
上是任何一个阶段都难以比拟的。 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批判的程度 更为深刻。中唐以前的乐府诗,虽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妇女所
造成的不公正待遇,但批判的程度都没有中唐乐府诗深刻。 唐代
乐府另一值得关注的特点就是从闺怨向宫怨的延伸, 这种题材主
要写的是君王的寡恩与美人的红颜薄命。 这一题材也有比较固定 的诗题与之相配合,如相和调中的《王昭君》、《长门怨》、《婕 好怨》、《宫怨》等,主要人物包括汉文帝、王昭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doc VIP
- 2025年高考(全国一卷)数学试题和答案.docx VIP
- 离散数学答案(刘玉珍_编着).doc VIP
- 人民版六年级《劳动》上册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城市规划原理》第3章 城乡规划体制.ppt VIP
- 基于SOR理论的社交网络互动对旅游行为的影响.docx VIP
- 哈曼JBL Live 770NC 无线罩耳式自适应降噪耳机 配置指南 (中国)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城市规划原理》第3章城乡规划体制.pptx
- 2025年最新的BRCGS包装材料全球标准第7版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docx VIP
- 激光原理及应用陈家璧主编习题解答.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