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诗以实写虚的艺术表现手法。2、体会作者感伤身世、缘琴而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诗中以作者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的超越感官经验的综合性体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五千年悠远的文明是由诗歌汇成的一条斑斓的河流,也是由音乐汇成的河流。古人喜欢听音乐,孟子就提到齐王好乐,《论语》中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古乐也美,韩娥的歌声能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秦青放歌能“声振林木,响遏浮云。”思来真令人心驰神往。我们每个人心中也都有自己喜欢的歌和歌手,而今天,我们要随韩愈一同去回到唐代去领略一位唐代琴者的妙音。 二、简介作家、作品 1、韩愈相关的文化知识。 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宦海浮沉,一直不得志。任吏部侍郎时,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动唐宪宗,险被处死。 2、写作背景 琴本是汉民族的古老乐器。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师旷弹《清角》风摧宫室等许多美丽的传说。然而到了“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唐代,琴却遭到世人的冷遇,只有一些失意的文人常听琴、弄琴。琶师也乐意为他们演奏,并请求为之作诗,以留名于世。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擅长弹琴。 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1学生自读文本,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体会情感。 (1)识 记 字 音 昵(nì)昵 恩怨(yuàn) 轩(xuān)昂(ánɡ) 浮云柳絮(xù) 百鸟喧啾(jiū) 根蒂(dì) 滂(pānɡ)沱(tuó) 嗟(jiē)叹 丝篁(huánɡ) 跻(jī)攀(pān)分寸 颖(yǐnɡ)师弹琴 遽(jù)止 奔赴(fù) 冰炭(tàn) 省悟(wù) (2)识 记 字 形 跻攀 嗟叹 丝篁 滂沱 昵昵 划然轩昂 浮云柳絮 百鸟喧啾 (3)文言实词 昵昵儿女语 昵昵:亲近。 划然变轩昂 划然:突然。 未省听丝篁 丝篁:丝竹乐器,这里指音乐。 湿衣泪滂滂 滂滂:流泪的样子。 起坐在一旁 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 无以冰炭置我肠 冰炭:形容极端相反的两种感情。 恩怨相尔汝 尔汝:表示亲密。 2请2-3名学生范读诗歌,以读促思。 四、研习诗歌 (一)思考探究,分析诗歌内容(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惑) 1、诗中描摩了哪些场面?表现了音乐怎样的变化? 教师引导:场景有(1)儿女私语 (2)勇士赴敌 (3)云絮飞扬 (4)众鸟喧啾 (5)凤凰高飞 (6)凤凰失势落千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是以声写声,写出了音乐的缠绵婉转。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以形写声。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象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显得气势非凡。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以形写声,恰似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敌氛尽扫,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而且跌得那样快,那样惨。在繁复的背景音乐下,主旋律昂然向上,骤然低落,戛然而止。 以上场景表现了音乐由袅袅升起,轻柔细屑而骤然昂扬、激越。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展示了高远阔大的意境,蓦地、百鸟齐鸣、声音细碎,于这喧闹背景中,有高音昂起至极高又迅速向低音滑落,写出了音调的复杂变化,而这变化由于有场景作依托,而有了具象化的表现,我们似乎看到了勇士慨然赴敌的豪迈,看到了凤凰不甘与凡鸟为伍,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后,却还是跌落下来的不幸。 2、本诗是首描写音乐的作品,为什么诗中不谈音乐而是描摩场景呢? 教师引导:音乐本无形、无色、无味,瞬间即逝,难以把握,具有抽象的特点。诗人把欣赏音乐过程中产生的综合性体验,用场景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使本来非常复杂、难以描绘的音乐变得目可视,手可触了,化虚为实。 3、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使难以描绘的音乐变得目可视,手可触了? 教师引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