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淳于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淳于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淳于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巩固重点文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2、品读文本,感受委婉的讽谏艺术。 3、熟读文本,把握形象,积累素材。 二、重点难点 1、品读文本,感受委婉的讽谏艺术。 2、熟读文本,把握形象,积累素材。 重难点: 三、学习方法 阅读理解、思考讨论、疑难探究、迁移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以“直谏”著称的大臣,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须当面直谏,坚持到底;而历史上有另外一名与之相反的谏臣,他以隐语、寓言的方式向君主进谏,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淳于髡。 (二)、检查预习效果 1.找出并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 (1)未尝屈辱 (2)“若亲有严客” (3)“私情相语” (4)“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5)“相引为曹” 2、翻译下列语句 (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2)、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 (3)、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提醒:以上语句你翻译时注意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了吗?如果没有,再检查一下吧。) (三)、教学探究 学生问题(一) 淳于髡投齐威王所好说的隐语都是什么,他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问题(二) “握手无罚”“目眙不禁”怎么理解? 【补充材料】《礼记·内则》男女不杂坐,不穿同样的衣服帽子,以门槛为界,外言不入内言不出。 《礼记·坊记》:男女没有媒人,不互相交往,无聘礼,不互相见面。如果不是祭祀场合,男女不干杯喝酒。 (四)、素材运用 如果把淳于髡用作素材,可有哪些论证角度?你还能想到哪些与之相似的人物?(比如晏子、鲁迅、邓小平、鲁迅、马云、拿破仑等) 论证角度:“自强、自信” “不可以貌取人” “不辱使命” “心系祖国人民” 请任选一个角度,运用淳于髡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论证。 五、课堂总结: 1、有志不在身高,成败不在年高。有缺点不要紧,关键要像淳于髡那样: 2、机智聪敏, 有勇有谋。 3、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时,不屈不挠,让自己智慧飞扬起来,人生处处是成功。 六、课后作业 笔译全文 学情分析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尤其是高中文言文,更加具有深意和哲理,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我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更重视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文言文教学应试性较强。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如果一味在课堂上经常对一些语法进行过分的强调,这些缺乏实用性而且繁琐难懂的知识点更加剧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畏惧和反感。我们固然要注意“言”的教学,也不可忽视对学生的文言文情感培养。本单元的主题是“面对现实的智慧”,就是要在注重梳理总结文言知识的同事,更要注意在复杂多变的人生境遇中,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的成功,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淳于髡不是我们熟知的一位古代文人,学生对其人其事不了解,但学生却十分熟悉成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课可以以此为契机,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同时可以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直观人物肖像,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学习了淳于髡的故事,还可以把它当作素材积累下来运用到我们的写作当中。 《淳于髡》教学效果分析 一、 本节课目标明确、集中;恰当 、具体,学生很好的落实达成了目标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核心要求很好的符合了科学性,知识的传授的正确、系统、连贯、熟练。技能及能力的训练要严格、得法,使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落实。在能力训练中,使学生体会到了学科学习的方法,提高了本学科学习的能力,并初步感悟本学科的学科思想。充分发挥了语文课自身的教育功能,自然地渗透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实现了内化。 三、课堂教学结构符合“结构性”的原则,做到了整体性与合理性。步骤清晰,环节流畅,过渡自然 四、 教师课堂用语规范、简明、流畅,教态 自然、亲切、精神饱满。板书有合理的设计;善于利用板书、大屏幕,适当勾画,最大程度的增强了表现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材分析: 《淳于髡》是《史记》选读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淳于,复姓,源于安丘。 “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 本文讲的是滑稽辩士淳于髡智劝齐威王的故事,成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出自本文。淳于髡是一位智者,既善良正直,又滑稽风趣,就如同汉代的东方朔。他巧言善辩,诙谐机智,令人折服。司马迁曾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