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蚜有无相生课件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ppt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蚜有无相生课件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就 知道丑 对照,比较 充满 hè应和 译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视互相补充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美丑、 善恶、 有无、 难易、 长短、 高下、 音声、 前后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 启发:现在,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平衡心态、安身立命、和谐处世的智慧。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 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通过列举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无之以为用” (即谈“无”的功用)的道理。这里的“无”,指的是“空间上的无”。本则中的“无”和“有”,都是器物的组成部分。通常,人们重“有”胜于重“无”。老子此处一反通常状况,大谈“无”,这是老子思想的独特处之一。空间上“无”的功用,在书画艺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也最易觉察。 共同占有 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用来插车轴 有,只有 指中间空的地方 用水和土 黏土 以,来/为,制作 窗户 把……作为 译文: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就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方),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陶土来作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 第3则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wù厌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着脚跟 身上的肉瘤 跨步走 通“现”,表现 以为是 自我夸耀 自以为贤能 得到敬重 如果 存问,询问 译文: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不行的人走步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使人明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或不被认为有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 “自见” “自是” “自伐” “自矜” 等行为)用到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就连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 “自是” “自伐” “自矜” 的境地。 企者 跨者 自见者 自是者 自伐者 自矜者 若欲如 之何, 必先居 于此如 之何之 反面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有道之人,含蓄,谦逊,内敛,蕴藉,不张扬。这是一种境界。老子借此矫正世俗中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浮躁心态,于今人应仍有极大意义。 第4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 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聪明 通“妄”,荒谬 圣明 实行 qiǎng尽力,竭力 刚强 名词,地方、位置 译文: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 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尽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自己位置的人能长久,死得不荒唐(即正常)死亡的人就是长寿。 知人 胜人 不知足 不强行 不失其所者 死而不亡者 自知 自胜 知足 强行 不丧失本性就能恒久,身死而道不朽的才使长寿。 清醒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1 2 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理解, 这也正是人们难以做到的。 志向只止于思想意识,不是有志;志向,只有付诸实施,才是有志。 第5则 为①无为,事②无事,味③无味。大④小多⑤少,报怨以⑥德,图⑦难于⑧其易⑨,为大⑩于其细⑾。天下难事必作⑿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⒀信,多易⒁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⒂之,故终无难矣。 注释 ①意动用法,把……当作有作为 ②意动用法,把……当作事业 ③意动用法,把……当作有味 ④意动用法,把……当作大 ⑤意动用法,把……当作多 ⑨形作名,容易的事 ⑦反复考虑 ⑧从 ⑥介词,用 ⑩形作名,大事 ⑾形作名,细小的地方 ⑿开始 指用顺任自然的方式来作为 道家指无为而治 使动用法,使……减少 意动用法,把……看得容易 意动用法,把……看得困难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做事,以恬淡无味为滋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报答怨恨,从难事的容易处入手来解决它,从大事的细小处入手来完成它。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