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病例常理——脑棘球蚴病_Nao Ji Qiu You Bing.docxVIP

感染科病例常理——脑棘球蚴病_Nao Ji Qiu You Bing.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 PAGE PAGE 1 脑棘球蚴病_Nao Ji Qiu You Bing 一 概述 脑棘球蚴病,是由于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引起的一种慢性脑、肝、肺、心肾等部位的寄生虫病,脑包虫占棘球蚴病病人的1%左右。脑棘球蚴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在包虫流行区对颅压增高的病例应警惕脑棘球蚴病。单发多见,极少多发,但原发囊裂开种植形成的子囊可为多发。 二 流行病学 脑棘球蚴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大牧区,甘肃宁夏四川、河北、黑龙江等地区也有散发病例。犬是脑棘球蚴病最重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摄入虫卵而感染。 三 病因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属虫种的幼虫所致的疾病,在中国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多见细粒棘球绦虫长仅1.5~6mm,由1个头节和3个体节组成,其终宿主为狗、狼、狐等犬科动物,中间宿主主要为羊。当受感染的羊的新奇内脏被狗等犬科动物吞食后,包囊内的原头蚴即可在其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成熟产卵人亦为包虫的中间宿主。 四 临床表现 1.原发型 棘球蚴渐渐增大,造成颅内占位效应并对脑室系统压迫和梗阻,以至颅内压增高,由于包虫囊肿扩张性生长,刺激大脑皮质,引起癫痫发作,消失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和视盘水肿等。可产生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 2.继发型 症状比较简单,一般分原发棘球蚴破入心内期、埋伏静止期和颅压增高期。继发棘球蚴破入心内时,由于大量棘球蚴的内容物突然进入血流,患者可消失虚脱,呼吸急迫,心血管功能障碍以及过敏性反应等。 五 检查 1.半数病人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偶可达70%。包虫囊肿裂开或手术后,嗜酸性粒细胞常可显著增高。 2.皮内试验 囊液抗原0.1ml注射前臂内侧,15~20分钟后观看,反应阳性者局部消失红色丘疹,可有伪足(即刻反应)。若血内有足量抗体延迟反应不消失。皮内试验阳性率在80%~95%之间,但可消失假阳性。 3.补体结合试验 70%~90%棘球蚴病呈阳性反应。 4.其他帮助检查 (1)头颅X线平片颅骨棘球蚴病病变从板障开头,破坏颅骨,并且简单破出骨板,形成颅内、外软组织肿块。颅骨为局限或广泛的多囊或单囊形态的膨胀性病变。多囊型呈葡萄串样,单囊型内板移位、硬脑膜移位及钙化,囊肿本身也可钙化。 (2)脑血管造影脑包虫囊肿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供应区,尤以顶叶多,脑血管造影最能显示这种幕上的囊肿病变,造成四周血管弧状移位。 (3)脑CT扫描脑内网形或类圆形囊肿,边界锋利,无囊周水肿,无周边强化,占位征象明显。 (4)MRI扫描检查MRI的图像质量比CT扫描更加清楚,含有较大子囊的包虫囊肿,因子囊液较母囊液密度低,显示出母囊内子囊的数量及排列状况,可以确诊,MRI在密度的辨别上优于CT。 六 诊断 多见于牧区,病人有与狗、羊亲密接触史,临床症状以慢性颅内压增高和癫痫为特征。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内试验阳性率80%~95%,补体结合试验及间接血凝试验阳性及脑血管造影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CT或MRI检查有助脑棘球蚴病确诊。 七 鉴别诊断 1.颅内肿瘤 脑棘球蚴病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和定位症状与颅内肿瘤相像,故对来自流行区有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提高警惕,必要时做包虫卡松尼皮内试验和各种免疫学检查。CT及MRI检查可以确定诊断。 2.颅内蛛网膜囊肿 蛛网膜囊肿一般认为是胚胎期蛛网膜发育不良所致在儿童和青壮年中发病率高,常好发于脑池相关部位,如侧裂池等,CT和MRI检查可确诊。 3.脑部其他寄生虫病 (1)脑猪囊尾蚴病一般具有共同的临床症状如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和定位性体征等但脑棘球蚴病可伴发皮下结节,切取标本进行切片镜检便明确诊断。 (2)脑肺吸虫病大都伴有肺及其他部位的病变,通常腹部症状消失最早,肺部症状次之。从铁锈色痰中可找到虫卵和夏克雷登结晶,结合肺部X线片,块状典型肺吸虫转变,不难鉴别。 (3)脑血吸虫病病人一般来自流行区,有涉水历史,肝及肠道受累较著粪便沉淀和孵化可查到虫卵和毛蚴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浅表溃疡、息肉瘢痕等病变。取活组织,查到虫卵阳性率极高。 八 并发症 可并发囊内感染,造成脑脓肿。外伤可引起脑包虫裂开,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棘球蚴可引起脑梗死。术前或术中包虫囊肿裂开术后可有多发种植病灶消失。后遗症可有轻偏瘫或单瘫、失明癫痫等。 九 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标在完整摘除包囊,严防囊液外溢引起复发。术前应依据CTMRI或血管造影精确定位,手术创口和骨窗要足够大,分别时应非常当心必要时可用漂移法切除,即将病人头放低,用洗疮器轻轻

文档评论(0)

130****04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