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
PAGE
PAGE 1
黄热病_Huang Re Bing
一 概述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黄疸、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主要表现。本病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呈地方性流行,亚洲尚无本病报告。由于黄热病的死亡率高及传染性强,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之检疫传染病之一。 二 病因 黄热病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披膜病毒科,病毒直径22~38纳米,呈球形,有包膜,含单股正链RNA。易被热、常用消毒剂、乙醚、去氧胆酸钠等灭活,但在血中能于4℃保存1个月,在50%甘油中于0℃下可存活数月,于-70℃或冷冻干燥条件下可保持活力数年。最初分别的黄热病毒Asibi株通过组织培育弱化成17D株,用以制备减毒活疫苗,预防效果良好。 三 临床表现 埋伏期3~6天。多数受染者症状较轻,可仅表现为发热、头痛、轻度蛋白尿等,持续数日即恢复。重型患者只发生在约15%的病例。病程经过可分为4期。 1.感染期 急起高热伴有寒战、猛烈头痛及全身痛,明显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患者烦躁担心,结膜充血,面、颈潮红。心率与发热平行,以后转为相对心搏徐缓。本期持续约3天,此时病毒在血中达高滴度,成为蚊虫感染的来源。期末可有轻度黄疸、蛋白尿。 2.缓解期 发热部分或完全消退,症状缓解,持续数小时至24小时。 3.中毒期 发热与症状复现,且更加重。此期毒血症消退,消失肝、肾、心血管功能损害以及出血症状。血清胆红素明显上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蛋白尿、少尿与氮质血症的程度和病情成正比。本期突出症状为严峻的出血如齿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淤斑、胃肠道、尿道和子宫出血等。心脏常扩大,心搏徐缓,心音变弱,血压降低。常伴有脱水、酸中毒,严峻者消失谵妄、昏迷、尿闭、顽固性呃逆、大量呕血、休克等。本期持续3~4天或2周。常在第7~10天发生死亡。 4.恢复期 体温下降至正常。症状和蛋白尿渐渐消逝,但乏力可持续1~2周或更久。此期仍需亲密观看心脏状况,个别病例可因心律不齐或心功能衰竭死亡。存活病例一般无后遗症。 四 试验室及其他检查 1.一般常规和生化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上升,但在本病早期中性粒细胞数常削减。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削减。血清胆红素、ALT和AST上升,死亡病例更为明显。有黄疸的病例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尿蛋白增多、血清尿素及肌酐上升。 2.病毒分别 实行病初3~4天内血标本接种小白鼠脑内或细胞培育可分别出病毒并用血清学方法进行鉴定。 3.血清学检查 可作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中和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4倍以上增高可以诊断本病。目前多采纳抗体捕获酶免疫试验检测黄热病病毒IgM抗体,在感染后一周即呈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亦可用抗原捕获试验检测病毒抗原。 4.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黄热病毒RNA有很强的特异性。有报告血清中病毒RNA较活病毒更为稳定,在27℃常温下能保存相当长时间,优于病毒分别法。 5.其他帮助检查 心电图可见PR及QT间期延长及ST-T波特别。 五 诊断 对于典型病例黄热病的诊断不难,而对于散发的、早期或轻型病例不易确诊,需借助于试验室检查。 六 鉴别诊断 在黄热病的诊断过程中应留意: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病毒性肝炎、恶性疟疾及药物中毒性肝炎等进行鉴别。 七 治疗 至今尚无特效疗法。 1.一般治疗 黄热病的治疗应卧床休息直至完全恢复,应住在无蚊虫的屋内,尤其在病儿发热期间有病毒血症应使用蚊帐。赐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频繁呕吐者可禁食、赐予静脉补液,留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对症治疗 高热时黄热病的治疗宜采纳物理降温为主,禁用阿司匹林退热,因可诱发或加重出血。频繁呕吐可口服或肌注胃复安。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并发疟疾者赐予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疟药。心肌损害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重症病例应严密观看病情变化,如发生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即予以相应处理。 八 预后 轻症患者一般顺当恢复,不留后遗症。重症患者的病死率随每次流行而异,受种族、年龄、其他乙组虫媒病毒引起的免疫状态等多因素影响,可达30%~50%。 九 预防 1.管理好传染源 由于我国已经发觉输入性病例,所以黄热病的预防应加强边疆检疫,对于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需出示有效的预防接种证书,以防止该病传入我国。对来自黄热病流行区的人员开展体温检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检查,重点关注有发热、黄疸等症状人员。 2.切断传播途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妊娠合并淋病_Ren Shen He Bing Lin Bing.docx
-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_Rong Zu Zhi Nei A Mi Ba Bing.docx
-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_Sheng Zhi Dao Sha Yan Yi Yuan Ti Gan Ran.docx
- 生殖器念珠菌病_Sheng Zhi Qi Nian Zhu Jun Bing.docx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_Shi Jie Fang Zhi Jie He Bing Ri.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手足口病_Shou Zu Kou Bing.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烧伤感染_Shao Shang Gan Ran.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痧子_Sha Zi.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腮腺炎_Sai Xian Yan.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肉孢子虫病_Rou Bao Zi Chong Bing.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姜片虫病_Jiang Pian Chong Bing.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结核病_Jie He Bing.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结核性苔藓_Jie He Xing Tai Xian.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颈椎结核_Jing Zhui Jie He.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莱姆病_Lai Mu Bing.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李斯特菌病_Li Si Te Jun Bing.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裂谷热_Lie Gu Re.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零号病人_Ling Hao Bing Ren.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破伤风_Po Shang Feng.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热病_Re Bing.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