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文化名人作文素材
【篇一: 2014 民国文化名人作文素材】
【素材一】 陈寅恪 —— 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陈寅恪外国留学 18 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能够夸耀的博士
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噪一时的学者。他享有 “盖世奇才 ”的
美名,精晓近 20 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
有极 高的造诣。 “文革 ”时成为 “寂寞销魂人 ”,含冤离世。 没有博士
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 “活词典 ”“教授的教授 ”。 36 岁
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陈寅
恪上课有 “三不讲 ”,风趣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 先生具有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遇
遇。在大灾难眼前,陈寅恪始 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 “国能够亡,
史不可断,只需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 不
绝。 ”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
代历史的系统研究。 “家亡国破此 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 ”,在几乎
没有参照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国际汉学界
具有宽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 时,赐予了异乎寻常的
嘉奖: “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
学家陈寅恪做 出的,他提出的对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
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谨慎和令人服气。 ”建国后沉醉于学术研究
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他说:
“我的思想、 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 ” 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摆脱了世俗概
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弘扬。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能够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
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弘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在 这个意义上,他说: “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 生。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资
整整 10 年时间达成 85 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 “痛哭先人,留赠来者 ”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一个倚门
卖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际,竟比五尺男儿更看重家国大义。
他为这个被士医生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此表彰 “我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 精神 ”。他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把明末清初这段风起云涌的历
史,以百科全书式的视野展现出来。 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却垂范着后世的中国。他留下的著作,以繁体字竖排出版,一如他生前希望的那样。这些文字,烙刻着以学术为生命的独特印
记, “留赠来者 ”。 季羡林这样回想陈寅 恪:他继承了中国 “士 ”的优秀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多维解读 1. 学术标杆 真切的学者,一定有士人的风骨。其表现,
就是坚持学术的标准,固守学者的良知与良心。陈寅恪堪称中国史
学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民国学人的标杆式人物。宝剑磨砺出,腊
梅凌寒发。就深刻与广博而言, 现代养在深闺中的学者们确实无法
与那一场腥风血雨中苦熬出来的陈寅恪们相比较, 现在世人谈到陈寅恪, 流传最广的 3 句话为: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 “三百年来仅此一人而已 ”;“我们是没有资格谈陈寅恪的 ”。诚如易中天先生在《劝君免谈陈寅恪》中说: “陈寅恪是了不起,可惜我们学不来。 ”原因有三: 首先是 “顶不住 ”,其次是 “守不住 ”,第三是 “耐不住 ”。有了这“三不住 ”,陈寅恪还真是免谈的好, 因为谈了也是白谈。我想,易中天先生说的是实话,惟其说了实话,让我们看到了斯文在现实
中的难堪处境。 2. 人格独立 在那个学人不由自主的时代,陈寅恪能够过滤净化自己的心灵,坚持独立的人格,
保持自由的文心, 具有正直的士医生情操和博学深思的中国文化习
养。作为一代文史巨擘,观其一世,很难用几句话评论陈 寅恪其人,
也许正如其在王国维墓碑上所写的,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用这两句话来评论他最为合适吧。陈寅恪从头至尾将知识分子的人
格、气节放在第一位。尤其在 “十年混乱 ”期间,意识形态的高 压管
制也没有让陈寅恪在学术上做出丝毫退步。相反,他提出,做学问
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没有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的人,是
谈不上 “现代化 ”的,更谈不上 “世界之公民 ”。
【适用话题】 标杆、平庸、固守、操守、良知、沉潜、忧与爱、平
凡之美、文化传承、人格独立、摒弃烦躁、学术 自由、过滤心灵、
人生的作业、寂寞与辉煌、看不见与看得见、这也是一种美丽
【素材二】 胡适 ——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
表
胡适被称为 “胡博士 ”,他一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