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档来源为 :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PAGE
PAGE 1
咏物诗四首
【教学目标】
1、 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四首咏物诗所言之志。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 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 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4、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写出作者表达的情志。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涵咏法和讨论法。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尝试用三步法鉴赏咏物诗。
【教学重点】
1、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方式】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 诗谜导入)
一、 教学导入 ( 诗谜导入)
请你猜猜下面这首咏物诗所咏之物: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爆竹》明 ?黎淳
【简析】虽然我的身材瘦小,全身被扎得紧紧的,但是,我并不因而心灰意冷。等到适
当的时节,我的心中就会引燃火焰,在万人头上发出如雷的声响。
二、 关于咏物诗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
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1 、咏物诗: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
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2、咏物诗主要写作特点——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3 、咏物诗鉴赏要点:
①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②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③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④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⑤体会表达技巧。
4、咏物诗常用的写法: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比喻、象征、对比、烘托、拟人、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子规》
一、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顾况 (725 — 814) ,字逋翁,苏州 ( 今属江苏 ) 人,唐肃宗至德二载 (757) 登进士第,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曾至崂山受道箓,后传其隐
居于茅山, 自号华阳真人, 有《华阳集》 。顾况性诙谐, 诗名较著。 他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 认为诗歌“信无逃于声教, 岂徒文采之丽耶” , 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 如《囝》 、《公子行》。
二、朗读诗歌
学生自读
教师范读,抛砖引玉(正音:啼血 .xuè;著.子规 zhuó)
学生试读,一显身手
全班齐读三、品味赏析
思考:(一)、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有何特点?
(二)、借所咏之物表达什么感情?
(三)、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分析:
(一)、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有何特点?
1、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
明确: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杜鹃却是花鸟同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
2、由一名学生讲杜宇传说。(传说为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悲
哀。 )
(整体感知课文: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啼血”,
杜鹃的嘴是红色的, 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知道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 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血哀鸣,使人悲痛扼腕。
一二句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三四句俗中见奇,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如果这些冤魂都能
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 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 ? 由此可见, 历代的冤魂实在是太多了。三四句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
是不是所有的冤魂都能像杜宇一样化鸟来鸣冤呢 ?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幸运的。) 3、那么在顾况笔下“子规”有什么特点?
子规的特点:冤亡、积怨、啼血
(二)、诗人对子规寄寓了什么感情?( 3、4 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写历代冤魂之多,诗人对蒙冤屈死之人的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
(三)、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①采用周时蜀国国君杜宇化鸟鸣冤的故事,来说明杜宇冤亡、积怨之深。 用典
②后两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反问
③表面写鸟,实际由鸟及人,托子规抒偾世之情。 借物抒情
四、归纳主旨:此诗借咏子规, 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葡萄》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韩愈 (768 — 824) ,字退之,河阳 ( 今河南孟州 ) 人。郡望昌黎 ( 今属河北 ) ,后人称为“韩昌黎”。幼孤,由兄嫂抚养。贞元八年 (792) 登进士第。历任宣武军董晋、武宁军张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