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背影》背后的深情一 —朱自清流泪的深层原因
余光中先生在《论朱自清的散文》中说:“《背影》一文久有散文佳作之誉, 其实不无瑕疵,其一便是失之伤感。短短千把字的小品里,作者便流了四次眼泪, 也未免太多了一点。时至今日,一个二十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 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
其实,朱自清的眼泪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决不是浅薄的“伤感”,其中蕴涵 着不可明言的复杂的感情矛盾。就是在《背影》的文本里,作者也照实记录了一 些,只不过话说得很是简约,文笔很是含蓄内敛隐晦,某种难言之隐存在于字 里行间,需用心读、了解写作的缘起才能破解。
要解开这个谜底,关键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 年余了”,这个现象并不常见,原因是什么?很多人把这句话忽略过去了。结尾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为什么? “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不好” 乂从 何而来呢?很多人读到这里乂滑过去了。大家大概觉得这些话很平淡,没有什么 可品味的,其实,这些话很重要,文中的这些留白有很大的张力,有矛盾可以 分析。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这是暗示:“我”对父亲怎样呢?单看看父子 “不相见已二年余了”,却还是父亲主动地“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 惦记着我的儿子”,“写了一信给我”,就不难想见一一“我”待父亲是怎样 的……《背影》中矿藏太丰富了。
事情发生在1917年,文章写于1925年,是整整八年之后。这期间发生了许多 事情:
这年冬天(1917年),因祖母逝世,回扬州奔丧。父亲时任徐州榷运局长。
在徐州纳了几房妾。此事被当年从宝应带回淮阴的淮阴籍潘姓姨太太得知,她赶 到徐州大闹一场,终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父亲的差。为打发徐州的姨太太,父 亲花了许多钱,以至亏空五百元让家里变卖首饰,才算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 此变故而辞世。
(姜建、吴为公《朱自清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
他上北大的第二年(1917年),父亲的差事交卸了,一家大小断了经济来源,
从此生计日艰,进而债台高筑。1920年,他从北大毕业,理所当然,他要负担 家庭的经济,但是承担多少,承担有没有限度,他个人有没有独立支配经济的自 由,在这些问题上他和父亲发生了一次一次龌齬。1921年暑假,他回到扬州八 中任教务主任,父亲凭借与校长的私交,让校长将儿子的每月薪金直接送到家里, 而朱自清本人不得支领。这种专制式的家长统治激怒了朱自清。一个月后他愤然 离去,到外地执教。父子从此失和,这年冬天他不得不接出妻儿,在杭州组织了 小家庭。1922年暑假,他想主动缓解和父亲的矛盾,带看妻儿回扬州,但父亲 先是不准他进家门,后则不予理睬。过了几天没趣的日子又悻悻而去。以后父子 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这就是《毁灭》中所说的败家的凶残、骨肉间的仇 恨。1923年暑假虽又回家一次,但与父亲的关系仍未好转。
(关坤英《朱自清评传》,燕山出版社,1995)
自民国十年杨州八中的辞职事件发生后,妻儿也被逼离家,待在岳父处几个 月,直到民国十一年二月才接到杭州组织起小家庭。这一年暑假,朱自清希望时 过境迁,带看妻儿回杨州探望双亲,首先是不准进门,后来是不加理睬。过了几 天很没趣的日子,颓然返回杭州,这就是给俞平伯信中的暑假中在家,和种种 铁颜的事实接触之后的遭遇。到民国十三年,母亲也被逼离家,朱自清接到浙 江奉养,这时候心情极为痛苦,但本性忠厚,从没有怨恨。
(周锦《朱自清作品评述》,智燕出版社)
《背影》一文还有很关键的细节被忽略了。原来,造成祖母逝世、家庭 濒临崩溃的原因,就是父亲道德上的过错。作为儿子,对父亲此等说不上口的品 行以及造成的后果,朱自清在文章中自是不便明说,文笔非常含蓄隐晦。虽然 口不能言,但却郁积于心。在此情况下,儿子对父亲在情感上是有距离的。
文章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己二年余了”。那么,作者为什么接着又说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呢?也就是说,朱自清为什么要写《背影》呢? 我认为,搞清楚这个问题,对我们读懂《背影》很有帮助。
它之所以能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只是凭了它的老实,凭了其 中所表达的真情。 (李广田《最完美的人格》)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 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
(叶圣陶、朱自清、唐強:《关于现代散文写作——答编者问八题》《文艺知 识》第一集之三,1947年7月1日出版)
父亲的来信那句话是一一“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 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里,所谓“大去”其实就是一个“死”呀!作 为人子,看到父亲的这个来信,谁乂能不为所动呢?既然父亲离“大去之期不
文档评论(0)